本报讯 (黄奕杰 李轩 特约记者 黎纹莘) 近日,页岩气项目经理部气田水空容监测系统正式投运,标志着该项目部气田水安全环保监管迈入智能化阶段。该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管理模式从“人工巡查”向“云端管控”的跨越,实现对现场储液装置液位的实时、精确监控,配套设施可实时传输数据。
气田水作为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液,一旦渗漏将直接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系统。保障气田水的平稳运行是供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以往,由于无法实时掌握现场水池、液罐等运行情况,需要人员驻守现场进行定期观察、记录及上报等工作,这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工,而且无法保障现场情况的实时呈现。该系统投入后,数字化监控体系替换了部分传统人工值守模式,减少了值守人员约30%。
智能监测网络实现全天候管控。气田水空容监测系统在威远片区部署了74个监测节点,集成了高清摄像、超声波液位计、雷达液位计等设备,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智能监控体系。夜间红外监测与两级液位报警机制的协同应用,实现了水池、液罐24小时的动态管控。当液位低于安全值时,系统可同步触发现场声光报警、值守人员联动及监控中心响应,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
数据驱动提升风险防控效能。依托物联网技术,实时液位数据同步至动态云图,系统自动进行风险分级并匹配处置措施:中低风险由在岗人员协同处置,高风险状态可远程关泵并启动应急预案。自投运以来,该系统已成功消除18起安全隐患,有效验证了“智能检测-动态预警-协同处置”管理模式的可操作性。
下一步,页岩气项目经理部将深化AI图像识别技术应用,推动监测系统功能升级。通过数智化转型,优化传统值守模式,将部分固定岗转为机动巡检专班,在保障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实现运行效率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双重优化,持续提升气田水安全管理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