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韩超 通讯员 胡晓华 钟可塑)3月27日至28日,四川盆地QZS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9家单位和院校近100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参会,攻关四川盆地QZS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难题。
会议听取了10场专题报告,系统展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最新成果与前沿技术,组织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开展“沉积、地层、构造、成烃、成储”“孔隙结构、富集机理、流动规律”“中美厚层页岩对比、开发模式”三场专题研讨会,开展多维度、深层次探讨。
QZS组页岩气资源禀赋优越,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打造千亿方级大气田、保障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领域,也是集团公司推动四川盆地页岩气革命的关键组成部分。
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以“三年规划、两年准备、一年实施”的节奏系统性推进攻关,全力突破。要解决“三类问题”,即解决“深化古老页岩构造演化与强非均质性理论认知”的科学问题、“深层高效勘探与效益开发”的关键瓶颈技术问题、“极端地质条件钻井压裂实施难题”的工程问题。要向“四极前沿”突破,即由区域级地质构造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储层物性机理向极微观深入,由经济效益开发向极端条件迈进,由技术融合向极综合交叉发力。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模式,联合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构建“需求导向-技术研发-现场应用”闭环体系,加快实现理论突破、技术迭代和降本增效目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清能艾科(深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