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数据神经激活固井“智”变

长庆固井公司千里之外运筹油气生产现场

本报讯 3月7日,在桃2-15-28C5井施工现场,长庆固井公司苏里格固井工程部技术员蔡维利拿起智能防爆手机,打开“固井生产”APP,点击“施工工序确认”。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固完井正式开始。“前置液注入完毕,开始注入领浆,压力5兆帕。”这些来自地底的关键参数,此刻正通过“EISC智能传输系统”跨越千里,同步呈现在指挥中心工程师的屏幕上。

在数百公里外的指挥中心,工程师紧盯大屏上的三维可视化界面:压力曲线如心电图般起伏,泥浆密度实时模拟图伴随着时间逐步深入地底,预警提示在异常波动时瞬间弹出。“过去分析水泥注入过程,只能从Excel表格中按照密度还原,现在通过智能传输系统,控制室可以实时掌握井场动态。”该工程部技术副经理付雄涛指着屏幕举例,“这个柱状图上方浅色的部分是低密度水泥浆,下方深色的部分是常规密度水泥浆,看起来简单易懂。”

这种“隔空把脉”的能力,源于智能传输系统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入井方量、注浆速度、地层压力等参数每秒更新,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工程师还能远程校准设备参数。“就像给井底装了‘数字听诊器’。”技术服务队副队长郭峰形容道。

水泥车操作台上,一台固定摄像头自转一周,将画面实时投送至生产办公室。生产办公室主任唐海宁放大监控画面:“下灰车没有系防尘袋,马上通知整改。”过去依赖人工巡查的种种隐患,如今都被“电子眼”精准捕获。

“安全不是靠人海战术,而是靠数据防线。”唐海宁说。系统上线后,现场人为失误率下降40%,而覆盖井场每个角落的“数字神经”,让远程指挥如同亲临现场。

当水泥车顶的灯光如数字脉搏般闪烁,固井作业已不再是“一身泥泞一身油”的体力战场。智能传输系统以数据为纽带,将井场与指挥中心连成一体,让油气开发的“临门一脚”更精准、更安全。这场从“手动”到“智控”的蜕变,不仅书写着行业升级的新篇章,更让勘探人的智慧穿透地层,照亮能源未来的纵深。(李致煜 邹川)

--> 2025-03-13 李致煜 邹川 长庆固井公司千里之外运筹油气生产现场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21213.html 1 数据神经激活固井“智”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