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不负众望的小哪吒火了!时隔1170天,中国影史票房再次诞生新冠军——在春节档大荧幕上翻江倒海、大杀四方后,截至记者发稿时,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92亿元,除了在中国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纪录上一骑绝尘之外,更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25名的亚洲电影。
至此,《哪吒》系列两部电影总票房远超140亿,其中《哪吒2》的票房还在气势如虹地快速上涨中,小哪吒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百亿电影人的搞笑词条登上热搜。据悉,该片已经出征海外!预告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目前海外预售场次火爆,上座率达90%以上,多个热门场次均已售罄,一票难求。
如果说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如同一条璀璨而滚烫的星河,号称最强春节档的蛇年新春电影市场就仿佛一道壮观的瀑布,巨流倾泻、气势磅礴,各家电影公司纷纷贡献出话题度极高的大热IP巨作——《唐人街探案1900》《封神2》《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蛟龙行动》《熊出没重启未来》……任何一部单出,放到其他档期都是王炸,而在2025年新春以群英荟萃的方式集体呈现,拉满了这个春节电影档的话题度,为提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士气与公众关注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众高手过招,小哪吒仍然凭借极其出色的魅力赛出了目前“一超多强”的领先局面,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尝试着提出一个全新的传播学概念——“热谷效应”。所谓“热谷”,即一部影片如果想要大爆特爆、成为经典,在踏过崎岖的奋斗路径后,必然会进入一个开阔的、“热力四射”的山谷,四周环峙的“群山”都是保证影片长红的关键要素,包括观众期待、上映时机、后续保障、舆论反响,天时地利缺一不可。“热谷”门槛极高,其标志为某部电影口碑爆炸到一定程度,观众会将观影看作一种流行的公众社交文化而唯恐缺席,同时传媒的关注会大幅提升、形成无处不热的态势,蔚为一时之潮流。这样的待遇许多影片可望而不可及,一旦获得,那就“时来天地皆同力”地乘风而起,时势自会造就属于这个影响力时代的英雄。
目前看来,《哪吒2》延续《哪吒1》的辉煌,再度踏入“热谷”,其中值得总结的强大规律有哪些?
其一,先天的口碑拉满万众的期待。
《哪吒2》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哪吒1》当年热度犹在的成功保障。五年前横空出世的《哪吒1》以其鲜明的人物刻画、生动的故事情节、饱满的细节叙事、动人的史诗气度,完美地击中了“中国人的私人感情,中国人的独有浪漫”,而五年之后,小英雄身披大红混天绫、脚踏噌噌风火轮、擎着火尖枪睥睨归来,万众期待的同时,大家不免又有一丝顾虑:太多电影诞生即巅峰、首作即绝唱,续作稍有乏力,观众“当初爱你有多真,现在骂得就有多狠”,好在《哪吒2》稳住了,“伤仲永”的定律这次没有生效,究其原因,是导演饺子(杨宇)团队的“死磕精神”:“从事动画事业是一辈子的事,宁缺毋滥,绝不为了赶工而妥协。”五年创作时间,饺子靠着一个“磨”字,以秒为刻度,向着自己心目中的“哪吒”一点点地靠近,“要过观众这一关,先要过了自己这一关”。有这样的态度,观众很满意,满意自然伴随着巨大的信赖和期待,《哪吒2》春节档预售票房未映先热、直逼前列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其二,坚实的制作质量无可挑剔,情节与情怀的DNA双螺旋构架异常精密,造就了如同小哪吒一样“能打”的实力基础。
《哪吒2》在《哪吒1》的基础上实现了青出于蓝的拓展,角色数量增加到第一部的3倍,特效元素暴增至一万多个,多重视觉奇观刷新着人们的观影体验极限:陈塘关上空巨大环形的虚空裂口倒挂岩浆、海底妖群身系锁链喷薄而出、天门洞开初摄玉虚宫,以及最震撼画面中,海底与仙宫对阵、巨物天元鼎覆灭龙宫时出现了两亿多个角色建模,引入了先进的人工智能“鱼群算法”后,龙族、仙族与人族互相交汇,碰撞出了极致的精彩。正如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主创冯骥观后盛赞:“该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合家欢电影与动画片的天花板,无论是美术、技术还是故事,全是长板,放在全球依然一样顶尖。”
在影片主旨上,创作团队改编了原作人物哪吒“反父权”的基因,继承了“反叛” 的内核,又强调了“爱与温情”的回归,形成了极具冲突感又异常和谐、层层递进的叙事螺旋,如“剔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故事高潮部分,也更具逻辑地换成了正派与反派大战的名场面导火索,一句母亲逝去时“娘从未在乎过你是仙还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成为影片情绪集大成之催泪点。
电影在一张一弛中实现了多重叙事节奏的巅峰递增,每一重递增中即将被定型的反面角色在后续的情节延伸中又展现出更为复杂令人唏嘘的人格维度,观众在这样极具诚意的电影中,不但共情于哪吒一家的“热血难凉”,还共鸣到包括敖丙父子、申公豹家人,哪怕大小妖怪等一众配角所同样具有的某种坚韧、越挫越勇的“不认命精神”,像极了一次次在困难中呐喊着坚守着永不放弃的芸芸众生,而哪吒站在他们当中,同他们一道逆天、改命、勇于活出自我,这无疑意味着哪吒神话的再次破茧重生,一片看罢,多人物群像光谱交相辉映,目眩中令人荡气回肠。
其三,进一步延续中式审美的内涵,并极大地拓展了其新时代影像传播的多形态外延。
《哪吒1》、《哪吒2》的大获成功,恰与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和互文。当年的《哪吒闹海》深具古典传统神话美感,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我们回望哪吒的故事,就会发现其随着时代演进不断创新的轨迹。
一路走来,融合神话的美感、儒家的伦理、民间的诙谐和人性的解构,新媒介环境下诞生的哪吒无需莲藕,仍重塑出全新的精神内核和充满张力的幽默表达,小哪吒既像从古代神话中破空而来,又像当下社会中我们每个人心底那份浪漫恣意、无所畏惧的直观投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如果没有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作为两部“哪吒”题眼的铮铮之语似闪电划过夜空,足以撕碎一切阴霾,正如热评所言:“不管是电影还是观众,致敬的不只热血,还有人生。”
影片的勃勃生机背后,是五千年中华人文精神的厚积薄发。对此,其创作团队有着这样的理解,制片人刘文章在接受采访时曾谈道:我们一直致力于用动漫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下最新的表现手法,以更好的方式传递和推广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只有将个体的智慧、思考、热情与能量投入传播中华文化之美的时代命题中,哪吒才迎来了真正的质变时刻。底蕴深厚的文化富矿与文化自信的时代潮声,将自带流量“引爆”,构建出兼具古典与现代人文思想的、全新的哪吒宇宙。
放眼今天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崛起和科技的腾飞,我们越来越有文化自信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享誉全球的《三体》《流浪地球》《黑神话悟空》等精品力作的涌现,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文化自信上所产生的宝贵成果。当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充满信心地走在世界的前列,当包括《哪吒2》这样的影视工业巨制摒弃了国外顶级视觉制作公司,实现了中国本土视效公司最新技术集大成者的那一刻,我们不但拥有了炫目的文化IP,还拥有了足以打造出更多杰作的实力与底气。“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我想试试”的万丈豪情从屏幕中溢出到屏幕外,让每一颗勇于自我超越的心灵都激荡不已,“不用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认命、加油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