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井控应急救援响应中心借助自研的智能控温冷冻系统,成功开展冷冻暂堵温度传递试验。此次试验不仅获取环空温度传递效率及冷冻桥塞的承压能力数据,还进一步揭示了冷冻过程中各环空温度传递的规律,标志着该中心在复杂疑难井带压冷冻暂堵作业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
据了解,在油田修井作业中,更换井口阀门是一项常见任务。当井内存在压力时,传统做法是先通过压井或放喷控制井压,再进行阀门更换。而井口冷冻暂堵技术则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安全的方法,它能在井内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无需压井或放喷,即可实现带压更换井口阀门。该技术基于冷冻控压原理,通过液氮冷冻暂堵来更换井口,具有降低作业风险、减少费用、施工时间短、成本低、环保、不损害井底压力及快速恢复生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长期带压无法维修的井口。
然而,传统冷冻暂堵技术因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难以准确获取环空温度值及判断桥塞冷冻效果。为此,该试验在模拟井口各层套管环空内预先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实时显示温度数据,并通过摄像头监控作业现场,实时传输画面至显示屏。试验中,试验人员严格按照方案操作,通过智能控温系统将表层套管附近温度控制在-55℃~50℃之间,持续供给液氮,逐步冷却井口各层套管,每小时记录一次各环空温度,并使用试压装置测试不同温度下冷冻桥塞的承压能力,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层环空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冷冻桥塞的承压能力。
接下来,该中心将深入分析试验数据,持续优化智能控温冷冻系统,为冷冻暂堵现场作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该中心还将拓宽复杂井和疑难井的治理思路,进一步提升井口隐患治理技术技能,为油气田的安全、优质、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全力保障。(刘和军 杨大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