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彬
春节,这个举国同欢庆、万家盼团圆的节日,总是能勾起我心中无限的回忆。
尤其是那些与家人之间因礼物而产生的温馨瞬间,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我的回忆中。
1998年春节,是我当兵离家四年后第一次回山西老家陪家人过春节。正值寒冬腊月,大地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空气中弥漫着节日前夕的喜悦与期待。我带着部队驻地的特产——孝感麻糖,踏上了归乡的路。
孝感麻糖,不仅仅是一种甜品,更是孝感风土人情的缩影,表达着我对家人沉甸甸的爱。
四年未见,父亲、姐姐、哥哥都来火车站接我。寒风中,我觉得他们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我从人群中挤出来,父亲上前一把抢过我的背包,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车上冷吧?饿了吧?”父亲握着我的手反复絮叨,有些语无伦次。
“小娃比当兵前瘦了。”从小就特别照顾我的姐姐说,“快把箱子给我拿!”
哥哥把车停稳,用手拍拍车椅,“上来吧,你嫂子在家等着呢,饺子也包好了。”
那晚,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我向家人讲述着部队里的点点滴滴,从训练场上的汗水,到任务中的坚持,再到与战友的深厚情谊,桩桩件件,都是我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这些喜悦交织在一起,让家的氛围更加温馨。
我递上那一大份沉甸甸的孝感麻糖,父亲接过,很是开心,急忙分给全家品尝。我又给家人分享自己在部队上的照片,当父亲看到我胸戴大红花、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的照片时,高兴地说这是给全家最好的礼物。那一刻,我明白,父亲的期望与骄傲,远胜过任何物质的回馈。
令我难忘的又一个春节,是我和妻子一起从河北返回山西探亲。行李中,装满了北方的特产:北京稻香村糕点、北京烤鸭、河北的豆腐丝……沉甸甸的,都是对家的思念与回馈。
陪家人过完春节,准备返回时,哥哥为我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六棵红富士苹果树苗和一盆吊兰。哥哥说,吊兰能净化空气,对我的新房再好不过。他细心地用塑料布将苹果苗包好,剪成一米高,确保它们能安全地随我踏上归途。火车上,我紧紧护着那几棵树苗和吊兰,仿佛它们就是家的延续,是亲情的传递。
多年过去,院子里的苹果树每年秋天都会挂满硕果,红彤彤的苹果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丰收与喜悦。吊兰在窗台上静静生长,见证了我生活中许多动人瞬间,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哥哥的这份礼物,不仅美化了我的生活环境,更让我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与家人的深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满桌好菜,天天都像是过年。春节的礼物也从传统的生活用品转向了别具意义的工艺品。
前年春节回老家,我带回的是一幅自己写的毛笔字。是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又拿起了毛笔开始练字。那字里行间,不仅是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是对家的一份深情。叔叔看到我的字,大加赞赏,他的鼓励如同春风化雨,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份热爱。临走时,叔叔也送了我一幅字:“天道酬勤”。
这四个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提醒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勤奋不懈。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更是如此。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总是让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思念。那些表达心意的礼物,都是亲情最真挚的传递。它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赠予,更是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岁月流转,礼物在变,但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亲情,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它不因距离的遥远而淡化,反而因时间的沉淀而愈发浓烈。
亲情是岁月的馈赠,当我再次走在与亲人团聚的路上,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春节的气息。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那份来自家的温暖与力量,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