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看见光 追随光 传递光

□夏浪/文 谭诗凡/图

清晨破晓,2025年第一缕阳光,带着喜庆的金色,从戈壁荒滩构成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昂然照向库尔勒上库工业园区北方的天山。

积满雪的天山山脉,由东向西,缓缓镀上一层耀眼夺目的金光。

这是工程建设公司(CPECC)四川油建在独山子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的营地。我站在营地院坝里,在-20℃的气温中,目睹日照金山。

“运气真好,新年第一天就能看见这一盛景。”项目安全总监刘建国站在我旁边,眼镜上带着一层雾气,白茫茫的,泛起一层金光。

刘建国告诉我:“塔里木盆地常年风沙,像这样看得见太阳的好天气并不常见。但只要在工地干活,抬头总有能看见光的时候。”

天山山脉,是横跨新疆的一条天然地标。我们建设的一个个油气工程,就伴着山脉,星星点点地分布其中。

清晨的阳光,没有丝毫温度,像一块巨大的琥珀,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上库工业园区凝固在它的光泽里。

风在厂区外的沙丘之间徘徊,发出凛冽的呼啸声,那是沙漠的呼吸,在吐纳冰冷的气息。

沙丘上,还有年前未曾消融的白雪,大块大块的,散布在灰黄色的沙砾间,如一杯巨大的咖啡混着牛奶,微微泛着波澜,蔚为壮观。

石油工人们穿着火红的工装,依次登上大巴,追光而行……2025年,就这样在他们的劳动中开始了。我和同事谭诗凡,也把镜头从远处巍峨的天山移向他们的身影,在2025年第一天,开始追光而行。

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个冬季,似乎冷过往年。我在保暖衬衣外套了两件毛衣,再穿着冬季工作服,仍然感觉寒气浸骨。但看现场的石油工人,虽然一个个也都穿得厚实,依然身手矫捷,似乎丝毫未受寒冷的影响。

在埋地管道焊接区域,遮上了一层保暖的绿色薄膜,管径2642毫米的超大循环水管道,正闪起金灿灿的焊花。质量经理方勇说:“怀里抱着一团火,背上冰冰凉,冬季的电焊工面临的就是这样冰与火的考验。”

“动起来就不冷了。”方勇说着,使劲跺了跺脚,原地摆臂运动了几下,眼睛却一刻不停地盯着管廊架上的钢结构安装施工:十来米高的管廊架上,工人们在厚厚的工作服上穿戴好安全绳,大口呼着白气,在吊车协助下,仔细拧紧每一颗螺栓,阳光晃过钢架,晃过他们的安全帽,镀上一层耀眼夺目的金光。

午饭后,又飘起了雪花。

“如果能到天山里面去,顺着阳光照射的方向,航拍日照金山,再转场衔接天山脚下的工程现场,那就太完美了。”谭诗凡摆弄着无人机,和我商量道。

“下雪了,阳光可能不咋好。”我对此并不乐观,但还是决定试试。

越野车颠颠簸簸,沿着积雪的山路小心翼翼地行驶。半小时就到了天山脚下,再绕过一条冻结的溪流,就看见一座几十米高的水坝,横亘山间。

穿过水坝旁一条百来米的隧道,一道金光直照隧道口,我们仿佛发现了桃花源,在美景前,摇下了车窗,放大了瞳孔。

原来很多时候不是看见光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见光。我不由得庆幸来试试的决定。

眼前是一片群山环绕的山谷,披着白纱一般薄薄的雪,太阳刚刚越过山巅,投射下柔和的明黄色,好似白雪上开满了雏菊。雪地上有几行小小的蹄印,我们猜测是黄羊觅食的足迹。在山谷的一角,居然有一处未结冰的水潭,表面蒸腾着雾气,微微泛着水波,水面有那未被淹没的骆驼刺,挂着白霜,构成一幅奇妙的画面。

山谷里没有一丝风,也没有手机信号,只有无人机的嗡嗡声,打破了这片静谧。

太阳在正南方。无人机在水潭边起飞,飞出山谷,越过山巅,迎着雪,迎着光,飞向山脚下的施工现场。银白色的丙烯塔、明黄色的起重机、深蓝色的管廊架,还有火红的工装,深黄的沙丘,牛奶般的雪,在屏幕上一一呈现。

阳光带着淡淡的暖意,洒在施工现场,这是寒冬冰雪中劳动的光芒、是战天斗地坚毅的光芒、是每一颗石油匠心映射的光芒,是属于石油人的独特光芒。

光,传递入我们的眼帘,石油人的光,在传递。

--> 2025-01-04 夏浪 谭诗凡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20570.html 1 看见光 追随光 传递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