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岁这一年末,重庆气矿总工程师李骞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是他被评选为集团公司十大优秀总工程师,二是重庆气矿2024年产气量突破30亿方,创近9年新高。“能获评十大优秀总工程师,主要得益于西南油气田的大发展、重庆气矿的大平台,荣誉属于集体。”李骞坦言。
一路走来,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的李骞有过多种身份,做过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领航员”,也是重庆气矿企稳反弹“操盘手”,他对油气事业的热爱始终如一。
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李骞眼中有了更坚定的光芒、肩上有了更重的担子、脚下有了更新的征程——为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方”贡献更大力量。
不忘初心
当好油气开发领域行家里手
2024年11月,李骞因参加集团公司培训来到北京。时隔近10年再次回到大学校园,李骞有了更多感慨。“当初毕业有留校机会,但我思考再三,还是想到企业工作,就是希望把理论所学和现场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怀揣赤诚初心,李骞就这样带着满腔热血投身油气事业。
学专业,干专业。2013年博士毕业后,李骞一直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分别在科研院所、生产单位负责相关工作,先后担任从室主任到总工程师的各级职务,负责过勘探、开发、工程、科技、信息化等全链条业务,既熟悉科技研发又精通生产经营,成为同事眼中油气开发领域的行家里手。
干一行,爱一行。与快速成长的西南油气田公司一起攀“高”向“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增储上产的重任像大山一样压下来、“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已常态化,但李骞说,只要看到放喷测试现场的火焰熊熊燃烧,一切都值了!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如今获评集团公司十大优秀总工程师,对李骞而言,是对他坚守初心的再次认可,也是对他勇毅前行的殷切鼓励。
不惑选择
助力气矿创近9年产量新高
岁末年初,重庆气矿明月1井复产超25天,生产稳定。这口沉寂十余年的老井重生,成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加快老区拓边、老井上试、老层挖潜工作的又一突破。
如此提振信心的奋斗故事,离不开重庆气矿无数人的演绎,其中亦包括李骞。
“2021年,我来到重庆气矿任职,老区挖潜就是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李骞说,以往他主要针对新气田编制开发方案,可如今要“啃”的却是老气田剩余可采储量,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方向,他有了种“有劲但使不上”的挫败感,甚至履新初期有过短暂迷茫:“这样的职业选择于我而言是最合适的吗?”
多次破解勘探开发“卡脖子”难题的经历,让李骞拥有了在挑战中成长、于磨砺中蜕变的精神力量。他暗自发誓:必须尽快给气矿带来有益助力。
2021年以来,李骞能驻扎现场就驻扎现场,通过实地调研,摸清一口又一口井的实际情况,并带领气矿勘探开发战线全体员工一起,不断深化以老气田“提高储量动用率、提高气藏采收率、滚动扩边”为核心的开发技术研究,实现老井管理从“一井一策”向“精耕细作”升级管理。同时,精准落实67项增产措施,常规气开井率由70%增至73%,综合递减率由6.8%下降至负10.2%。
“页岩气不仅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对重庆气矿也是如此。”李骞说,要突破就必须主动进军。近年来,李骞和同事们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通过采用水平井优快钻井、高强度体积压裂、精细泡排、集中增压、优选管柱和气举排液等先进工艺,最大限度发挥气井产能。例如:组建一体化地质导向团队,渝西页岩气铂金靶体钻遇率由78%提升至90%以上。
从“理论上行得通”到“实际上能见效”,李骞敢于攻坚克难的工作精神,帮助他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如今,通过在常规气老区稳产、页岩气效益开发、地面集输优化上持续着力,重庆气矿实现产量触底反弹,连续两年产量增幅近15%,2024年产量再上30亿方,创近9年产量新高,勘探开发全面迈入常非并举、多元发展新局面。
不惧挑战
为高质量上产500亿“争气”
在北京培训期间,李骞作为学员代表上台作了分享,他特意将曾在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工作部署会上播放的专题宣传片《决胜》带到现场播放。
“在有些人看来,四川盆地资源丰富,油气勘探开发很是‘安逸’。”李骞说,西南油气田公司跑出天然气上产“西南速度”,离不开土地馈赠,更离不开西南石油人的日夜奋斗——用46年建成中国首个百亿方气区,用13年实现年产量跨越200亿方,又仅用两个3年实现从300亿方到400亿方的两连跨,如今面对“两年再上产100亿方”的重任,越迈越快的发展步子折射出西南石油人为国“争气”的迫切心情。
作为“高质量上产500亿”建设者之一,李骞不敢掉以轻心,“培训期间,我跟气矿生产部门保持沟通,能多争取一方气,重庆气矿就多出一份力。”
2025年刚刚开始,李骞说,过去的一年富有挑战又充满收获,接下来,要继续奔跑,分析常规气、页岩气生产潜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智改数转,新能源领域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转型升级发力点……只要方向正确,何惧山高路远。如今的李骞,不惑之年再出发,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