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松
时光荏苒,我已在新疆度过了十个年头。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记忆如泉涌,将我带回到童年那无拘无束的时光。
儿时的我,在石油大院里长大。父亲是在新疆工作的一名石油工人。那时候通讯不发达,想和远方的父亲通话,还得去公用电话那里排队,一周也只能通上一次电话。总是要隔很久,父亲才能回家小聚,来去匆匆,聚少离多。当其他孩子在父亲陪伴下嬉戏玩耍时,我只能在家里翘首期盼父亲归来的身影。“爸爸,新疆好玩吗?”每次相聚,我都会好奇地缠着他问。父亲总是满脸自豪地从行囊里掏出葡萄干等新疆吃食:“那里的沙漠有好多骆驼,那里的瓜果也非常甜美!”简单的话语,却让我对那片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向往。
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我毅然选择了与父亲同样的道路。也许是耳濡目染,也许是血脉相传,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新疆,迎接我的不是儿时父亲口中的"到处都是骆驼",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黄沙,是暴烈的狂风和灼人的烈日。每天坐在循环罐上,泥浆的气味混合着柴油机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井场。最难熬的是夜班,寒风裹挟着细沙钻进衣领,我却必须时刻打起精神,坚守岗位,因为这里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酿成大错。每天面对着单调枯燥的工作,我渐渐迷失了方向,产生了退缩的念头。
“坚守需要信仰的支撑。”是父亲的一番话,重新点燃了我的斗志。他说:“只有亲历其境,才能真正理解石油工人的不易。风餐露宿,手足皲裂,都是常事。但正是无数石油人的默默坚守,才换来了国家的能源安全,百姓的热炕头、暖气房。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他花白的鬓发和坚定的眼神,让我顿时惭愧不已。
自此,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烈日下挥汗如雨,风沙中迎难而上,面对曾经枯燥的工作,如今我充满了动力。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那句话:干一行,爱一行,坚守一行。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坚守,老一辈石油工人用坚守在荒漠中铸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而我们这代新石油人,更要在新时代里传承这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