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岑 宋冰倩 李松岑 粟鹏 梁锋
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供图
12月30日,中石油首个“油公司”模式新型采气管理区改革试点单位——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年产气量突破37.65亿方,油气当量一举跃上300万吨。这一历史性突破,是西南油气田公司4年来坚定承担“油公司”模式改革探索重任的里程碑,也是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踔厉打造百亿方新型采气管理示范区取得的阶段性优异成绩。
聚合时代使命,蓬莱热土打响能源改革“新会战”
川中蓬莱,以卓筒井采卤制盐的“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与现代钻井结下千年之缘。1956年,新中国第一口基准井——蓬基井开钻,拉开了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事业规模发展的序幕。1958年,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在这里打响,探索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有效做法,总结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的重要经验。“用大会战方式拿下大油田”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奋进中的主旋律,“会战”成为一代代石油人融入血脉的印记。
征途浩瀚,岁月峥嵘,60余年弹指一挥间。2020年5月,西南油气田公司部署在德阳—安岳裂陷灯影组的蓬探1井测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万亿方资源规模的蓬莱气田,这是继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台地相带万亿方规模特大型气田探明后,在灯影组天然气资源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年,西南油气田公司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部署,根据股份公司《关于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安岳气田高磨台缘带和蓬莱气田灯影组气藏作为勘探开发管理对象,设立“油公司”模式的改革试点单位。2021年初,集团公司首家“油公司”模式新型采气管理区改革试点单位——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正式揭牌运行。一场影响未来能源企业发展方向和治理理念的“新会战”,在川中这片热土再次承担起为国家油气勘探开发事业变革转型探索途径、总结经验的光荣使命。
聚积创新措施,破解新型采气管理区改革难题
西南油气田公司深刻领悟集团公司改革精神,主动领命、多措破题,迅速确立了“油公司”模式改革总体思路,制定了新型采气管理区建设“五化”目标:组织机构扁平化,实现了“公司—新型采气管理区”两级管理模式;气田管理智能化,新建井站配套数字化建设一次到位,站场实现无人值守;运行机制市场化,非主营业务通过培育外部市场主体,使用第三方用工或推行业务外包;薪酬分配差异化,建立以岗位价值评价和绩效考核决定员工个人薪酬的激励约束机制;效率效益最大化,完善分级授权管理体系,效率效益类关键指标锚定行业领先水平。
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下设“4办+4中心”,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均较传统采气厂矿缩减70%,初期人员来自中石油部分油田公司和其他业务板块,以及中石化、中海油等不同企业。管理处承接区块2020年产气26.6亿方。
如何实现高度精简的全新组织架构高效运行?如何管理上万平方千米的超深含硫气藏?如何转型升级达到数字化气田先进管理水平?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新诞生的管理处面前。
面对改革试点经验无可借鉴、开发生产步伐却一刻不能放缓的挑战,全体员工以“1+5+1”工作主线为纲,坚持边运行边调整、边验证边优化,在保证气区快速上产的同时,全力以赴推动体制机制变革。
按照西南油气田公司“突出主营、优化辅助”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管理处集中力量做优气藏生产运营业务,大力发挥公司工程技术、造价物资、生产辅助等技术和后勤保障能力,实行差异化管理和考核,为试点工作解压松绑。
聚拢资源优势,不断夯实勘探开发主业导向地位
“油公司”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以来,新型采气管理区资源基础不断夯实。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积极实施“强化地质综合研究、寻找规模优质可动用储量”的高效勘探。蓬莱气田灯二气藏继蓬探1井获得重大突破之后,蓬探101井灯二段测试再获高产气流,刷新四川盆地灯影组测试产气量纪录。蓬莱气田灯四气藏屡获新突破,蓬深6井完钻井深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东坝1井测试获工业气流,开辟规模增储新层系。蓬探306井首次在灯三段发现白云岩储层并获得工业气流,灯影组层序、沉积格局认识获得新进展,进一步拓展了勘探开发领域。管理处狠抓生产计划管理,严密高位运行管理,产量完成率连续4年突破100%,年增产天然气约3亿方,开发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连续三年荣获西南油气田公司QHSE先进单位称号。
截至目前,该管理处日产气量、年产气量再创新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大幅领先,在股份公司采气厂级生产单位对标中,管理处气田开发、成本效益、生产管理三大类指标得分均位居前列,连续两年综合排名第一,荣获中国石油“十佳采气厂”称号。
聚焦科技赋能,信息化建设重构气田管理业务模式
西南油气田公司始终将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创新作为“油公司”模式改革的引擎动力,按照“全面感知、自动操控、安全受控、集中集成”的实施路径,全面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投运气田生产指挥中心,集成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数字化覆盖率、关键设备远控率等6项关键指标100%,打通直管现场“最后一公里”,有力支撑生产管理模式转型。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成果,管理处大力推进机器人巡站、无人机巡检、AR增强现实辅助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生产现场及管线巡检工作效率和质量。自主创新了生产实时数据趋势预测与偏离预警技术,建立异常工况特征数据库,实现趋势异常提前预警。通过构建基于GIS的生产运行“一张图”应用,集成接入13套统建系统中生产运行管控相关数据,实现数据驱动协同指挥、快速响应决策。
生产经营4年来,管理处将数字化转型与生产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构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油公司”生产管理新模式,打造出以“全时域集中监控、全业务统筹运行、全过程协同指挥、全气田扁平化直管”为核心的智能化气田管理新模式样板,推动生产现场与数字技术的持续融合,实现一线员工较数字化气田再节约30%、工效提升3倍、信息流转时间缩短70%、应急处置时间缩短40%。形成天然气开发与生产一体化协同管控新型能力,顺利通过国家两化融合AAA级认证。
聚集理想信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百亿方改革示范区行稳致远
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党委大力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引领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管理处改革试点有力推进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昂扬的战斗意志。
管理处党委始终坚持党建领航、相融互促,锚定创建更高效率效益水平的新型采气管理区目标,既重“经济账”,又重“党建账”。为有效解决管理处基层党组织与外部用工单位组织关系协调难题,管理处党委与7家兄弟单位共同打造“蓬莱气田党建联盟”,将一线支撑人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到管理处,实现支部建设一体化、评先激励一体化、活动开展一体化,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实现了团队效能的最大化。
管理处大力开展“党员项目领衔”,让党员成为攻克急难险重的“主力军”。在党建引领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纷纷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开展劳动竞赛、“五新五小”活动和“青字号”品牌创建,为员工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舞台。同时,成功创建“四川省健康企业”“遂宁市文明单位”,涌现出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1名,遂宁市、西南油气田公司劳模5名,“百优”班组长2名。
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围绕西南油气田公司“三个明显成效”的要求,不断把“油公司”模式改革试点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创新创效能力国内领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油公司”示范区,为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贡献坚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