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刘剑:从新手到中流砥柱

□记者 韩超

刘剑,身高1.8米,身材魁梧,被输气处成都管道抢险维修大队的同事们亲切地称呼“刘大壮”。数年来,他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突破自我,一步步从焊工、技师成长为设备设施维修组长。

对刘剑而言,成长并不是一路冲锋的过程。初次在抢险大队出任务时,刘剑信心不足,干活时总躲在师傅肖农和师兄刘旭兵身后。但抢险工作就是要和急难险重任务博弈,他也曾不解,为什么队里总是接别人不敢接的活儿。

“锻炼多了就不怕了,要敢于亮剑。”“突破自己、挑战过去,这才是工作的意义。”师傅和师兄用身先士卒的行动和这样的话语鼓励刘剑,逐渐重拾信心的他也在悄然成长。

焊接是刘剑事业的起点。成立之初的抢险大队缺乏管道无损检测技术支持,焊工们在训练后无法及时了解焊接质量,技术改进工作难以开展。刘剑主动学习X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购置专业书籍,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经过一年刻苦钻研,他成为队里首位拥有管道焊接无损检测资质的员工。

“在他的推动下,抢险大队整体焊接质量显著提高,施工焊接合格率大幅上升,大队也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与刘剑共事多年的冯特侠谈及此事依旧佩服。

焊接技术有了质的提升后,刘剑又将目光投向输气设备设施的阀修技术领域。他和团队一年有200多天奔波在一线,参与站场ESD系统测试改造,精准调试保障系统,在调压阀专项检维修工作中剖析故障,赢得合作单位高度评价。“刘剑统筹有序,冲锋在前,无论工作多繁忙都能积极面对。”凭借优秀的个人品行和出众的技术能力,刘剑得到更多兄弟单位的认可。

在阀修工作之余,刘剑依旧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抢险大队技术创新,其主创的“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引压管线增设过滤装置的工艺安装方法”“BIFFI电驱手轮盘油仓密封圈改进方法”有效解决了设备运行难题;参与研制的“一种天然气管道隔离装置”“天然气管道隔离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这些专利及创新成果在施工现场广泛应用,大幅节约了管线放空、设备维修等相关费用。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处。工作14年,刘剑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新手成长为团队中流砥柱。有这样的榜样引领,刘剑所在的设备设施维修组也多次荣获输气管理处优秀五型班组等荣誉。

--> 2024-12-26 韩超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20466.html 1 刘剑:从新手到中流砥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