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2日,天气严寒,天然气研究院油化所负责监控现场生产数据的张博建内心却是火热的,“ 终于超过200天了,我们坚持下来了,真不容易!”看着净产气量超千万方的数据,他兴奋地对身旁的同事付铖说道。
据悉,磨溪X210井是磨溪龙王庙组气藏的一口重点排水井,该井自实施气举辅助排水以来井筒内频繁堵塞,至今年6月,已累计进行50余次酸化解堵作业,酸化解堵平均有效周期仅10天,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的稳定生产。针对这一生产难题,天然气研究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变被动为主动,以井筒堵塞预防技术为突破口进行技术攻关,自主研发出适用于大液量气举井的阻垢技术,成功解决磨溪X210井频繁堵塞的生产难题。
针对频繁出现的井筒堵塞物,科研人员对组分及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室内模拟实验验证,分析确立了井筒堵塞机理及堵塞位点。结合阻垢基团螯合、吸附、晶格畸变等机理判断,经过室内200余组的实验验证,最终自主开发出一种枝化多元复合型耐高温阻垢剂,在120℃下的阻垢效率较普通阻垢剂提升接近60%。
好的科研成果必须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科研人员针对磨溪X210井水质和井下管材材质实际情况,在实验室内开展了120余组配方优化实验,形成了一套配伍性良好、腐蚀速率适中的磨溪X210井专用阻垢剂体系,并于今年6月在该井现场开展预防堵塞加注试验,加注开始至今已连续平稳生产超过200天,其间未发生堵塞现象,效果明显。日产水量增长近40%,日净产气量增长750%,累计产水超10万方,净产气超1000万方,成功支撑该井长周期平稳生产。随后,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不断优化连续加注试验方案,阻垢剂加注量降低60%,极大降低了药剂成本,得到了公司气田开发管理部及川中油气矿的高度认可。(李法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