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杨艺微) 12月19日,西南油气田公司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成都签订框架协议。股份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油气新能源公司党委委员、总地质师李国欣,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付永强、位云生,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雍锐,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文龙出席协议签订仪式。
签订仪式前,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勘探开发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并围绕矿权流转、核心技术合作攻关、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交流。
何骁指出,西南油气田公司深耕四川盆地60余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近年来,公司在勘探上统筹“海陆并举、常非并重、油气兼顾”,形成四个万亿级增储新阵地,在开发上坚持“新区上产、老区稳产”并重,形成四大百亿工程,正朝着高质量上产500亿,全力推进川渝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的目标奋进。他表示,公司将在勘探开发研究院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希望双方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四川盆地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为集团公司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国欣对西南油气田公司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勘探开发研究院是中国石油面向全球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提出“三位一体”新构想,明确“一地三中心”新职责,更加突出“研发为主”的定位。“十四五”以来,勘探开发研究院与西南油气田公司合作紧密,深度参与公司创新联合体、“压舱石”工程、提高采收率重大开发试验等重点工程建设,见证了公司的持续高速发展。他表示,勘探开发研究院将进一步发挥理论技术研发优势,为川渝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提供不竭科技动力。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相互支持,共谋发展。
文龙、付永强分别代表双方企业在合作框架协议上签字。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四川盆地研究中心为平台和纽带,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能力范围内优先开展合作。
双方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协议签订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