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江水流

□沈军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深夜,窗外灯影绰绰,烟火迷蒙。风带着寒气,飘然而来。雨裹挟水雾,翩然而去。

我仿佛看到一江春水,跨越山川,奔流到海……

这一年,我跑了四千多公里,三次走进长江边的燃气人。倒映的江水,记得他们最初的样子,跟着走家串户的身影,摇曳着守护烟火气的那一抹抹红。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雄伟的夹镜楼,让人景仰,开阔的合江门,让人神往。

江安桐七井,遍地的油菜花,染黄江畔。泸州茜草长江大桥,宛如一道飞跨南北的彩虹。

永川朱沱老街,长长的青石板寂静无声,码头上的封渡口,残阳如血。江津白沙古镇,老茶馆里,打牌的摆龙门阵的,好生热闹。

“巴南红”闪耀石油沟,车水马龙的巴滨路,见证染料配气站的今生前世,花溪河边的燃气管道,朝着飞驰的轻轨延伸。

长寿天风海涛,盐井村乡土气浓。

高峡出平湖的万州,波光涟涟,汽笛声声。

云阳江上风清,江水奔向奉节,一出夔门,从此山高水长,极目楚天舒……

我一直在长江边,一直喝着长江水。

循着巴一井的足迹,从烟坡冒油的小河沟,走到重庆海棠溪码头。天高云淡,流年似水,早不见了当年渡轮燃烧气钢瓶的景象。

丰都方斗山,石油农场退出时代的舞台。山坳口,阵阵松涛掩盖了曾经的热闹,远望群山之间的长江,云蒸霞蔚,神龙见首。

云阳黄石镇,长江175米成功蓄水,一口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井,静卧澎溪河底。朝霞满天,两岸芦苇花摇曳,鸟儿飞来飞去。

井队那些年,和长江尤其“亲近”。丰都打井,坐顺水船逛忠县,逆水,船上睡一觉便到重庆。再睡一觉,就是泸州老家了。

小时候,祖父在纳溪,父亲在野外,彼此隔着长江,遥遥相望。

不管去祖父那儿,还是到父亲那儿,都要坐轮渡。春天秋天,天气好。夏天顶着晒,一身汗。冬天,江风呼呼刮脸,江水冰冷刺骨,耳朵冻成红苕片,小手冻成红萝卜。最糟的是扎“雾罩”,浓雾锁江,江面一片白茫茫,像超级大怪兽,或永远吃不完的棉花糖。

萍水相逢,轮渡随波浪摇晃,船上的孩子“人来疯”,咚咚的脚步声传到江心,咯咯的笑声响彻江岸。

从江的这头,到江的那头,长江融入我的血脉,流淌在生命的渡口,看着我一天天长大,陪着我一年年变老。

夜深了,目光从窗外转回电脑屏幕,我给刚刚写完的稿子取名为《千里长江图》,还写了一首叫《一江烟火》的歌,请一位才华横溢的朋友作曲、主唱,甚至蹭录音棚,把歌录好了。

我和朋友是“忘年交”。朋友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毅然去了上海。人群中,我目送熟悉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路口。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我给朋友发了一条微信。

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路烟火暖人间。

--> 2024-12-21 沈军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20424.html 1 江水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