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9日,地研院录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RY-SSW”近形波红外光谱图解录井仪,在大深3井完成首次现场应用。经过现场严格测试,红外光谱录井仪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预期设计标准。
红外光谱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的一种技术手段,能够精准检测并分析钻井过程中地层流体所含烷烃类及非烃类气体的具体含量。相较于传统的气相色谱录井技术,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凭借仪器体积小巧、成果输出迅速且精确、可测量气体种类多样,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技术优势。
红外光谱录井仪是地研院今年最新科技成果之一,旨在解决色谱与非烃检测仪的替代问题以及后效气归位的技术难题。
当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红外光谱录井仪产品多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仅能利用单波长或特征波长对单一气体进行分析,不仅分析气体种类有限,且易受多种干扰因素影响。针对光谱解析与谱图匹配的难题,地研院研发团队聚焦增加信息量、控制稳定性、增强分辨率等关键环节开展攻关,研制出“RY-SSW”近形波红外光谱图解录井仪。
“RY-SSW”近形波红外光谱图解录井仪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全、精、准三大重要突破。实现了中红外波段的全覆盖,并扩展至近红外;实现了红外光谱检测高精度温控;实现了全光谱扫描,凸显出细节峰,确保了组分解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其核心的红外光谱检测数据技术,凭借大数据量、强稳定性、高分辨率的特点,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望在油气勘探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及应用。(朱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