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前采购国外自控系统软硬件、芯片周期长,成本高,关键技术还被‘卡脖子’。如今咱们也用上了自己的控制系统。”12月2日,川西北气矿数智和调控中心技术员陈元科表示。当日,川西北气矿雷三增压站更新换代的国产自主可控PLC控制系统投入使用,标志着气矿高质量完成中坝气田工控系统自主可控示范工程建设,在西南油气田公司范围内首次实现气田集输工控系统“一条线”100%国产化自主可控。
面对复杂多变的工控系统安全环境和供应链挑战,川西北气矿立足气田集输数智赋能,加速推进工控系统国产化进程,提前深入调研,优化设计,搭建两级测试环境,全力推进中坝气田工控系统自主可控示范工程建设。
该工程点多面广,横向覆盖采气井、增压站和中心站等多类型场站,纵向覆盖现场仪表、自控系统、SCADA系统“一条线”自主可控替代场景。川西北气矿充分发挥自控工作室技术力量,打造测试环境,制定系统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三项工作测试标准,形成自主可控验证清单、测试方法、测试报告大项,确保全覆盖应用成功。建立联合攻关机制,组织自控、通信、工艺等多专业人员成立专家组,统筹协作,共同推进攻关,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据了解,该系统可实现中坝气田9座场站及区域控制中心从现场仪表到自控系统软硬件、芯片等环节100%自主可控,并探索国产自主可控控制器兼容多种品牌的输入输出卡件、混插单模块、工业光总线等11项关键技术应用。气矿还开展了基础功能测试16项、软件系统部署架构测试3项、下位控制系统功能测试12项、服务器及工作站性能测试12项,形成符合标准的国产化测试报告,初步形成《老区工控系统自主可控替代实施技术指导意见》,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工控系统规模化国产化替代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气矿数智和调控中心主任邓启志表示,中坝气田工控系统相较同类的国外设备费用减少50%,备品备件采购周期可减少3个月以上,测算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将超过千万元。(代瑞 特约记者 刘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