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解析重庆气矿人才培养卓越之道——

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匠心密码”

□特约记者 丁会 通讯员 贺建峰 蒋俏仪

11月20日,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气工大赛在四川彭州落下帷幕,西南油气田公司成绩斐然,勇夺个人2金3银3铜、团体一等奖、团队金奖。其中,重庆气矿4名选手表现卓越,分别斩获金牌、铜牌。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重庆气矿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打造“匠心智造”人才新高地的结果,为能源行业的技能人才培育提供了借鉴样本。

创新激励:点燃“智”造引擎

创新是人才培育的核心驱动力。今年,重庆气矿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暨第七届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中斩获8个高奖,这些项目已通过现场实验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重庆赛区一等奖项目“页岩气井返排生产过程中出砂判断和计量技术研究”备受关注。项目负责人王川洪称,运用声阻抗检测与超声波分析技术,可解决页岩气生产出砂判断与测量问题,为该项生产提供工具化支持。

页岩气井水平压裂入井物质多,砂作为支撑剂直接影响产气效果,其回流会降低采收率、损害设备。集团公司专项研究发现出砂量指标关键,该难题被列为2024年创新基金项目。王川洪表示,有重庆气矿支持,项目攻克出砂识别难题,精准测量出砂量,利于提高采收率、防设备冲蚀,还能积累经验,切实保障能源安全。

该气矿不断加大创新创效成果奖励力度,根据高技能人才使用层级和定位,择优选聘一、二、三级技能专家岗32人,提高技能专家岗在聘人员的考核兑现和技能津贴标准,激发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创效热情。近5年,重庆气矿以“白大褂”结对“红工衣”,让技能与技术充分结合,8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集团公司和地方创新成果大赛奖励。

多元培养:构筑成长阶梯

在深化“油公司”改革模式进程中,重庆气矿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出发,一边建立各层级专家工作室及轮值制度,一边以竞赛为抓手,按照“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原则,在全矿范围内开展分级分类培育,全方位加速人才培养,发掘了大量高潜力人才。此次荣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气工竞赛金牌的文豪和林泓舟就是从中成长起来的高技能接续人才。

该气矿搭建培育平台,在江北、永川、梁平等作业区按照操作员工队伍特性分层分类分级培训,建立专家、技师与青年员工的结对帮带关系,并通过组织劳动和技能竞赛促进全员技能提升,让众多技能人才在各级竞赛中屡获佳绩。

在高技能后备人才建设方面,该气矿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对领军人才集中资源支持,发挥引领作用。今年,5人达成培养目标,该气矿后备人才库得以更新。其中,王川洪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赵雷、张涛获集团公司铁人班组长称号,刘辉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数据表明,该气矿目前拥有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224人,占员工总数11.9%,涵盖各级别技能专家,年龄结构优化,人才数量与质量在西南油气田公司二级单位中名列前茅。这也成为重庆气矿以搭建平台赋能人才培养战略的有力印证。

多策并举:铺就成长“高速路”

今年,53岁的刘辉积极投身生产难题破解工作。通过线上答疑与一线巡诊,为井站生产的各类疑难杂症精准施策。自2019年担纲以来,刘辉大胆创新,承接近50项集团与企业难题,率队深度参与天高线冻堵治理、井口装置隐患治理、铜锣峡储气库建设投产等重点项目,在解决现场生产难题、保障生产方面成绩斐然。

近年来,重庆气矿在人才培育上举措频出,成果丰硕。推行“大岗位”管理、开展技能拓展培训、固化师带徒机制,构建起完备的人才培育保障体系,既激励员工规划职业路径,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模式,拓宽技能晋升通道。精准筛选各类优秀人才,定制专属培养方案,让达标者直接晋升技能等级。去年至今,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20余人,为生产筑牢了人才根基。

而全力搭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育平台是该气矿接下来的重点。一方面,着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创新工作室体系,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为抓手促全员成长,培育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聚焦高技能领军人才,构建梯队并精准培养,借助工作室培育大师,凸显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中的关键价值。

--> 2024-12-07 丁会 贺建峰 蒋俏仪 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解析重庆气矿人才培养卓越之道——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20232.html 1 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匠心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