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廖光明)截至11月26日,川西北气矿已连续10天天然气日产量突破900万方。
伴随气温持续走低,天然气冬季保供进入关键时期。川西北气矿深入研判冬季保供形势,强化生产高效组织,做到设备检修早准备、保供措施细推敲、保供责任实推进,全力提升天然气生产供应能力。
川西北气矿先后对3个天然气净化厂、3个采气作业区场站、天然气集输管网进行全方位检查,按照不同气井特性分类优化生产、量身定制方案,气井加大生产马力,全面压实稳产保供基本盘。
统筹推进重点气井稳产,在双鱼001-H6井采取临时流程放空解堵作业后成功复产,恢复日产气20万方。在国内首口气举深度超7000米的气井双鱼132井,气举排水采气现场试验项目成功投运。邛崃采气作业区于11月16日完成平探1井干法脱硫装置扩容改造及流程切换作业,天然气日配产量提升至60万方。大探1井生产规模逐步提高至每天60万方,成为川西南部海相单井产能最大气井。截至11月,气矿今年投产致密气新井11口,每天增加产能47万方。
加强精细管理,以排水、治水、控水为核心,在双鱼石区块排控结合、剑阁礁滩区块北排南稳、九龙山区块排水采气,实现重点区块稳产,老井挖潜增产。11月16日,广元采气作业区天然气日产量超300万方。江油采气作业区以挖促稳,今年首次对中坝气田主体区域外围的间歇生产井中坝27井开展加砂压裂改造并成功复产,升级为连续生产井,日产气量增长15倍,拓展了中坝气田老井挖潜新区快。
强化科技支撑,助力老井挖潜。以“智慧气井动态管理系统”实时检测气井生产状态,通过远程“定时、定压、定量”+组合开井,满足间开生产需求,大幅度提升开井时率。开展维护性措施,通过“智控+零碳”、间歇气举、优化措施制度,进一步助力老气田“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