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多亏这套系统,让我们及时解决了冻堵情况。”11月18日,内蒙古乌审旗地区气温骤降,苏里格项目经理部技术员安春梅收到了单井智能分析系统发出的警报信息:桃7-13-2井可能出现冻堵,建议进行注醇解堵。她立即进行了核实分析,并迅速组织巡井班前往目的地完成注醇解堵。从发现情况到完成解堵,仅用时1小时左右,处置周期较以往大大缩短。
确保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以及生产流程不发生冻堵,是该项目部冬季保供期间的首要任务和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单井智能分析系统上线前,为实时掌控保供期间各井生产情况,需要监控人员和后勤技术人员对重点井组、单井每小时开展1次密集分析以及每日全面数据排查,不仅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也低,且容易错过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0月,在保供工作筹备期间,该项目部决定对单井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升级,组织气井动态分析管理人员对历年保供期间天然气生产共性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复盘。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和优化后,形成了一套包含“气井积液诊断、节流器故障判断、单井冻堵判断”在内的23项异常诊断智能算法,并将其导入该系统。经测试运行,该系统针对单井冻堵、气井积液等棘手的异常预警判断准确率达到85%,建议措施已接近人工判断。同时,该系统还在数据追踪、深度分析、异常识别、工艺措施推荐及实施效果评估等多方面为技术人员提供精准且智能的辅助分析,极大推动了技术团队工作效率。过去需要3至4小时完成的冻堵井、异常井数据分析报告,如今使用系统,仅需2分钟便能轻松完成,为解堵人员处理异常情况争取了更多时间,获得了众多员工好评。目前,该系统已帮助技术人员诊断发现异常82项。
接下来,该项目部将持续挖掘系统功能,通过深度应用不断提出优化建议,结合气井异常诊断实际需求,建立预警研断底层逻辑结构,将技术经验转换为可供系统识别应用的逻辑代码,形成“数据自动采集、异常自动预警、处置措施建议及工艺技术推荐”的系统性工作局面,为高质量完成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任务贡献更多数智力量。(林一阳 张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