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李传富 通讯员 周香林 王旭勃 摄影报道
“根据老气田的生产现状,我们不断在挖潜增产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特别是自11月1日在成37井井口安装并投运起消泡一体化智能加注装置后,气井的日产量显著提升,由原先的3000方增加至5000方,效果极为显著。”11月18日,重庆气矿大竹采输气作业区文星中心站副站长、44岁的昝政权说道。
2024年,曾荣获集团公司“铁人单位”称号的大竹采输气作业区,在连续四年没有新区块和补充开发井,且气田生产时间已超过40年的严峻形势下,直面气井开采中的种种疑难杂症。作业区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科学研判、精准决策以“抢收”气量,群策群力、彰显功效以“贡献”气量,降低输压、释放产能以“增收”气量。特别是持续推进气井动态分析的常态化、实施产量业绩承包责任制以及管理人员蹲点现场摸索气井规律,营造出了“产量人人管、人人为产量”的浓厚挖潜氛围,使得每名员工都成为推动产量增长的主力军。仅1月至11月期间,作业区成功复活了5口老井,采气量达到335.0万方,同时41口泡沫排水井的采气量也达到了9460.1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