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
提到村里的卫生所,我脑海里会出现一个画面:狭小的土屋、满是尘土的门帘以及一名赤脚医生。
我们工地处于新疆温宿县与拜城县交界处,天山脚下,海拔1700多米,距离最近县城有80公里。那么身体有恙,到哪里就医呢?附近只有一个吾斯塘博依村可以依托,据说村里有个卫生所,暂时先去瞧瞧再说吧。
带着怀疑,我找了一辆自行车,向村里进发。笔直的沥青道路边上,整齐排列着一排高大宽敞的彩板房,这是当地农牧公司的现代牛圈。现在的畜牧业升级了,放牧与圈养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产量。进入村里,两旁有饭馆和超市。问清楚了卫生所的位置,我拐入了一条岔道。道路两端是村民整齐的住房,每户都是两层楼带院子。这是政府统一规划的。
再左拐,一栋建筑映入眼帘。铁艺围栏里,是一座崭新的两层建筑,淡蓝色的外墙干净整洁,建筑后面是一片高大的白杨树林。建筑顶上的红十字提醒我,要找的地方到了。这哪里是卫生所,分明就是一个卫生院。
进入大院,两边是绿化带,葡萄架下,工作人员正在休息聊天。大楼正中间几个大字“浙江金华援建”。进入卫生院大楼,宽敞明亮,一尘不染。医生办公室内,穿着整洁白大褂的维吾尔族医生接待了我。看见我穿的红工衣,她热情地问:“你是附近石油队的吗?有什么不舒服?”我这时已经完全忘了土屋与赤脚医生的判断了,就像是进入了医院。
了解完病情,医生给出了诊断:“没有什么大问题,不严重。我给你开点药。”她熟练地在电脑上开起了处方,并叮嘱我注意事项。我拿着处方来到收费处,“29元,可以微信支付喔!”付钱,拿药。有外用有口服,也有中成药。
真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这么多年来,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以及内地发达地区的援建,已经改变了新疆的落后面貌。城市、乡镇、农村的变化都是日新月异,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立了各类服务保障体系。
在这么偏远的地方,也有了先进的医疗卫生设施并配备了合格的医务人员,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牧民、村民就医,让他们也享受到了与城市一样的医疗保障。我们石油人看病的难题,也基本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