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 稿





绿色赋能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燃气分公司中油合能(四川)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侧记

“说生死存亡可能有些夸张,但当时萦绕在公司上下的那种焦虑氛围,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11月12日,燃气分公司原南充合能压缩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财务部主任青毓琨,在提及企业转型时,仍记得当时的感受。

今年9月,为进一步打造中国石油绿色能源运营平台,经上级研究批复,南充合能压缩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中油合能(四川)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南充合能压缩天然气公司曾在中国CNG事业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支国内最早从事CNG技术研究、站场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团队,率先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座CNG加气站——南充CNG北站。以该站为基础,他们为地方企业及兄弟单位培养、输送了大批经验丰富的CNG技术管理人才及一线操作人员,极大推动了川渝两地CNG行业的高速发展。

然而,随着国家战略布局的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对能源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成为了朝阳产业。在纯电动汽车的冲击下,曾经的清洁能源“宠儿”合能公司的CNG销售持续下滑,市场占有率逐年压缩。

“出拳可能会落空,但不出拳就意味着永远被动,这不符合我们燃气人敢打敢拼的勇气和勇立潮头的决心。”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龙坤的理解中,新质生产力是破局的利器,但如何使用好这把武器的关键在于人。

为了“求新求变”,公司从提振精气神、凝聚向“新”力入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通过指路子、压担子、搭台子、递梯子的方式,积极营造“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干事氛围。不断鼓励、激发全体员工在市场拓展中主动出击、大胆实践,以忧患意识催生奋进动力,以大局意识凝聚团结合力。公司先后成立了以党员干部、技术骨干为核心的数个业务拓展小分队,通过入户拜访、技术取经、政策帮扶等活动,大力开展市场调研,论证业务发展前景。三年来,成功实现了LNG、CNG、页岩气等多个零散气项目的快速上马、高效落地。7月31日,泸219井作为燃气分公司第一座标准化设计、规范化管理的零散气CNG回收站,为后续同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见新见绿”,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司及时转变思路,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聚焦加气站、加油站等关键点,积极探索、论证充换电、便利店、洗车房等业务面的可实施性。2023年7月13日,公司乐至充电站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首座充电站应运而生,充电销量截至目前上涨了6倍。在此基础上,渠县站、梓潼站等充电桩项目已纳入今年业务布局,进一步扩展了充电领域。集CNG加气、充换电服务于一体的“南充综合能源示范站”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来年将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又一座首站正式亮相。通过绿色赋能,公司致力打造的油、气、电三引擎,正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说到“创新创效”,生物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进入中国石油多元化能源供应的规划版图。它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西南油气田公司“领命点将”,将集团公司生物天然气试点任务落在了合能公司肩上。公司上下员工闻“新”则喜,向“新”而行。通过开发生物天然气减排项目,致力打通沼气提纯、绿权认证、购销输运、平台交易等重点环节,全力推动公司持续获取高质量碳信用,为生物天然气资源化打开了新的业务领域。9月27日,遂宁舍得酒业生物天然气置换项目开始酿“气”,标志着中石油首单生物天然气合作项目成功投产;10月28日,大邑县生物质天然气配套项目正式完工,农作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将变废为宝,实现降碳增效双赢。

经过不懈努力,公司正由单纯的CNG、成品油销售单位升级转型为集CNG、成品油、充换电、零散气、生物质气等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

“从南充合能到中油合能,从天然气到新能源,我们勇于直面挑战。”提到企业转型,青毓琨不由感慨万分。

据悉,中油合能公司通过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逐“新”提“质”,快速实现业务转型的故事,放眼整个西南油气田,并非个例。(王震)

--> 2024-11-14 王震 ——燃气分公司中油合能(四川)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侧记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9844.html 1 绿色赋能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