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林
很幸运,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2024年技术技能人才及骨干培训。
我是石油的孩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放假,便时常随着父母到他们所在的净化厂员工宿舍留宿。窗外,能看到一个个高高的塔,父亲告诉我这些叫做吸收塔、再生塔。也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管道交错在一起又各自分散开。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些是什么,也不清楚它们有什么用。只记得那个时候,深山里的每一个输气站都需要有人值守,每个班组有好多的叔叔阿姨。他们坚守在偏远的站场,只为了把天然气安全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回忆就这样千丝万缕地发散开来。时光如梭,这个孩子也接棒父母的事业,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
国庆之后,在单位的组织下,我跟同事一起参观了隆昌中心站、泸207中心站以及刘辉专家工作室。这时的我才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站点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老师傅很骄傲地跟我们介绍,站上现在阀门是自动化控制流量大小,只要在中心站就能看到各个小站的流量数据。以前需要很多很多人来做的事,现在只需要在中心站就可以完成。我不禁感叹,在技术更新、科技进步的今天,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石油人日日夜夜坚守在深山老林里。
整个行程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刘辉专家工作室。在这里,琳琅满目的专利成果以及科技创新装备铺满了整个房间,从一开始的机械工具到改装机械狗,到无人机代替人力巡山,再到电磁场技术探测厚壁管道精准找寻残缺点,无一不展现出科技与工作结合之后所降低的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科技与生产结合,还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创新成果诞生。
培训过程让我看到过去的艰难困苦,也感受了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强国,筑梦未来,我希望有一天这里面也能有自己贡献的点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