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李传富 通讯员 谭晓萍
这个在家庭排行老四的男子,站里的员工都喜欢喊他“四哥”,他是重庆气矿垫江采输气作业区集气总站中心站资历最长的操作工李顺平。今年51岁的他言语少、身体棒,在操作岗上一干就是31年,用日常的点滴言行,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工作成绩。
10月14日凌晨4时,集气总站中心站上位机发出报警声,正在值班的李顺平迅速查看,原来是卧93井计量瞬时体积流量连续4次发出报警。李顺平打开曲线图发现是气井出水,多亏报警信息发出,才能快速准确地处理。李顺平紧张的心平复了下来。
“现在站上有了智能平台,给设备装置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保障,值班人员只需查看电脑,根据数据分析曲线就可实现对设备的监控。更多新的技术赋能,让气田管网运维焕发出新的魅力。”李顺平对站上的信息化工具赞不绝口。
23时30分,李顺平像往常一样佩带好硫化氢检测仪,斜挎逃呼,带着验漏壶大步来到设备区,耳边不时传来管道内天然气呼啸而过的哧哧声。明亮的路灯照在站场设备上,像给管线增添了一层淡淡的白光。虽未入冬,但夜间空旷的站场显得有些寒冷,尤其是还下着小雨。他拿着工具包,专注地巡查着设备。即便是通球完毕后压力表数据已归零,他仍会专程绕过去进行确认。用他的话说:多走几步去瞧瞧,心里有数更踏实。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巡检到了尾声。设备运行一切正常,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微笑,哪怕是耳边24小时响彻的哧哧采气声也格外悦耳动听。“我们特别害怕气流声突然安静或变大,那意味着出问题了,所以这平和的气流声听着让人特别安心。”李顺平说。
取下巡检装备,李顺平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归位,同行的实习大学生有些不解师傅这样对待工器具。看着新员工疑惑的眼神,李顺平笑笑说:“这些巡检工器具不但是专业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保命符’,它能精确检查出设备有无漏点,也能精准维护管道的安全运行呀!”
值班室的大屏不断跟踪与定位每条设备管线,电脑上位机的数据显示了每个单井站的产量、压力等,准确反映各项工作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为50余年卧龙河气田的管线安全稳定运行筑牢防线。
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像李顺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扎根油气井站,坚持在朴实的日子里把每件事做到极致,用平凡的劳动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让脚步丈量之地皆是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