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截至10月26日,系统已累计为大竹分厂下达检修任务393项,质量验收合格率100%,提前7天完成大竹分厂年度大修任务。”天然气净化总厂检维修全流程协同管控系统管理员谢玉鑫介绍。
据了解,检维修全流程协同管控系统由天然气净化总厂于2023年投建,今年在总厂年度净化装置大修中试点应用,大竹分厂是试点的第五站。该系统覆盖检维修业务全流程、多专业,实现了从项目发起、接收、实施、验收的全检维修业务链标准化管理。同时,检维修项目与劳动定额工时挂钩,实现了资源调派统一化、人员工时可视化、报表生成自动化、过程留痕数字化。
“以前我们至少提前3至5天入场进行技术交底,现在只提前1天入场便可完成交底和工单派发,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负责大竹分厂大修的长发公司项目经理李良伦介绍。
与传统检修相比,这套系统攻克了检修工单审批时间长、过程资料缺失等难题,检修人员可在系统上预览所有项目,系统根据设备“病灶”进行智能分诊,便于各专业“医生”提前做好人员、工器具的统筹安排,被一线检修员工称为“智能分诊台”。
检修人员只需在平板电脑上领取任务、查看工单信息、填写并上传施工过程资料及照片,进行质量验收,系统自动核算绩效工时。同时,系统还可调看设备“健康档案”,实现全检修管理,为净化装置迈入“三年一修”新常态打下坚实基础,助力西南油气田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