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85名选手在集团公司首届碳排放监测员技术技能竞赛中比拼

做绿色低碳环保践行者

□特约记者 廖光明 通讯员 陈国斌

9月的大庆,秋高气爽。

在集团公司首届碳排放监测员技术技能竞赛中,来自大庆、辽河、长庆油田以及西南油气田等15家油气生产单位的85名选手参赛,现场比拼基础理论知识、测量烟气二氧化碳浓度和用电设备耗电量、计量燃料气流量、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等7项个人项目,以及编制加热炉减碳方案1项团队项目。

来自川西北气矿计量和环境监测站的李欣、衡碧两名选手以机敏的反应、扎实的理论与实操功底,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个人1金1铜、团队1金的优异成绩。

内容丰富的备赛集训

李欣接到选拔通知时,还剩两天时间准备。她抓紧一切时间看书,选拔后理论成绩排名西南油气田公司预选赛第一名,实操成绩也在前三名。而衡碧也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顺利入选。

李欣说,本以为集训时也能保持这样的成绩,但在5次模拟考试中,自己只有1次考了第一名,这让她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期间,每晚10点半晚自习下课后才是自由活动时间,但大家都在寝室看书复习,自己如果不努力,就会被大部队落下。

参加此次比赛的多是技术干部,涉及的碳排放计算、碳排放源识别这类内容对于技术工人的衡碧来说则是一片盲区。最开始,她连碳排放计算题都不会做。但她不服输,反复练习,不断翻阅标准、查找标准,后来,标准上的每一个字她都烂熟于心,对照标准下笔更是又快又准。

备赛过程中,西南油气田公司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并选派3名技术专家与教练员研读分析竞赛项目,制定训练方案,为参赛选手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教练团队与参赛选手并肩作战,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也激发出团队成员的最大潜能。

过硬的碳排放监测技术

参加此次比赛的有11名女选手,西南油气田公司就有4名。“很感谢企业搭建这个施展才能的舞台。”获得个人1金、团队1金的李欣说道。

考“测量用电设备单位时间耗电量”实操个人项目前,李欣自觉底气不足,临上场还喝了一瓶红牛,脑海里不停回顾着整个操作要领。她说:“这也考验了自己应对突发状况的心态和能力。”到“编制碳减排方案”这个团队项目时,团长李欣与安研院苏明、天然气净化总厂唐冬臻一同协作,对加热炉计算负荷率、评价热效率等。3人分工合作,以97分的成绩取得团队项目金牌。

衡碧是女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之前多次参加集团公司技术比赛,成绩斐然。“测量烟气二氧化碳浓度”这项是衡碧的强项,但她却在考试时出了错,这让她自信心受到打击。几个教练看出她的难过,都发来微信鼓励她在接下来的项目中好好发挥,还向她分享了自己曾经参赛的经历。在教练心中,衡碧平时练习最能吃苦,还能带培训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他们的好助手。衡碧表示,项目联考对体力和精力都是很大挑战,还好自己坚持了下来,顶住了压力。

在竞赛现场,参赛选手奋勇争先沉着冷静,稳定发挥,展示了精湛的监测技术。除了获得团体一等奖外,西南油气田公司还摘取团队1金1银、个人2金3银3铜的优异成绩,参赛的8名选手均荣获奖项,展现了公司在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的硬实力。

--> 2024-10-17 廖光明 陈国斌 85名选手在集团公司首届碳排放监测员技术技能竞赛中比拼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9320.html 1 做绿色低碳环保践行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