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夏浪 文/图
一轮圆月,带着金黄的光晕,缓慢地从天山背后一点点探出身子,为天山下的库尔勒市罩上一层朦胧,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样的月色、这样的夜色,让人不由得心绪万千。
月色下,上库工业园区灯火通明,晚上10点才天黑的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现场,此时就着月色吃晚餐的,正是四川油建的施工人员。
项目安全总监刘建国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手机跑出食堂。信号的另一端,是远在3千公里外成都的妻子发来的视频邀请,月色下,妻子笑靥如花。
相比刘建国,项目副经理方勇就显得幸福多了,儿子刚考上大学,妻子得以抽空,结婚21年来,首次到工地来探亲。此刻,两口子在月色下缓缓踱步,互诉衷肠。
清晨6点,一缕朝霞划破天际,营房响起舒缓的音乐声,项目执行经理伏水军已经吃完早饭,今天要组织每周生产安全质量大晨会。在心中打了几遍腹稿后,他带着自信的笑容走向营区空坝。
晨曦、落日、月色、星辰,四种自然光,一直相互交替,照亮着石油人的征途。我翻着硬盘里的相片,那缤纷耀眼的,正是流光溢彩的石油色。
新疆的晚上,10点才天黑,东北却是下午4点就天黑。刚进入初秋,下午6点的大兴安岭降下大雪,月色难寻,唯有呼啸的北风裹着巴掌大的雪片,狠狠砸下。在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施工的孙云斌和工友轮流冲入雪中抢修设备,手冻僵了就回到营房换人,两个小时的冒雪抢修后,雪停了。月儿缓缓爬上白桦树梢,此时,大兴安岭中的“红工衣”,静中蕴含着无限生机。
时间来到黑龙江畔清晨8点,朝阳刚刚从江堤探出半个“身位”,四川油建的工人们已经吃过早饭。用饭盆装上半盆热水,逆光后仰一泼,热水遇冷瞬间雾化,凝结成一片雪雾,在照片中定格成一双高张的羽翼。朝阳下,大家排队登上大巴,车轮压着积雪,白色车顶上,晨曦闪过彩色光芒,吱嘎吱嘎地向工地驶去。
那带着寒气的流光溢彩,是雪花闪烁的石油颜色。
犹记得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第八标段,同样的严寒,测量工唐强一大早披着晨光,顶着寒风到野外测量,呼吸的热气顺着口罩上方缝隙,爬上睫毛、眉毛、刘海,依次凝结成白霜,将33岁的唐强,打扮成须眉皆白的老人。
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第四标段的谭诗凡,夜宿工地,凌晨三点半被敲击声吵醒,天际刚刚破晓,正绘上第一抹温柔,夜的篇章悄然翻页。石油人击破晨曦的静谧,现场已经开始测量风速,谭诗凡赶紧抓拍下这一幕,题为《破晓》。
那朝阳初升的流光溢彩,是日夜交替的石油颜色。
光阴过隙,日落月升,在唐山LNG输气管道工程的定向钻穿越现场,一抹斜阳晃过,天色逐渐变暗。今夜无月,却是漫天星斗,如同一把细碎的珍珠撒落,每一颗星都在放射出特有的光芒,汇聚成了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条管径1422毫米、长1193米的大型管道,在6台吊车的合力下,缓缓抬起头来,顺着定向钻机的牵引,逐渐钻入地底。星光下,指挥的急促哨声格外响亮,油建施工人员连夜奋战,成功完成定向钻穿越的管道回拖。
那漫天星斗的流光溢彩,是披星戴月的石油颜色。
在博孜天然气处理厂投产前夕,这里的光影又是另一番景象。夜色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静地铺展在厂区,红色工衣上的反光带不时晃过一抹光亮,在镜头下格外耀眼。员工们就着夜间照明,按照工程投产方案正紧张工作。来自地层深处的天然气,经过一系列处理,进入西气东输管网和南疆利民工程管网,为冬季保供增添更多底气。
那水墨夜色的流光溢彩,是保供上产的石油颜色。
再一次迎来晨光,伏水军走到营区空坝,拖出音箱,拿起麦克风,高声喊道:“集合了!”一道初升的阳光,为他头顶的白色安全帽镀上一层金光;营房上方,“CPECC四川油建乙烯项目部”的几个大字,流光溢彩,映照出的,是新征程上奋进的底色,这一刻,大漠如画,石油如诗,石油颜色,如诗如画。(部分图片由谭诗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