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郑钦文 特约记者 李传富)“要继续加强管道防护技术研究,加强技术迭代,掌握核心科技,在国内形成能代表中国石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特色技术,保证油气管道运行安全。”9月13日,重庆气矿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重庆气矿立足生产实际,践行“完整性管理护航设备本质安全”的理念,以完整性管理为核心,聚焦气井、站场、管道本质安全提升,助力生产现场平稳运行。
重庆气矿扎实推进隐患井论证、井完整性检测以及井筒完整性分析等重点工作,建立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和有限元结构模型,研究探索含腐蚀缺陷的油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为制定修井及油管腐蚀检测周期提供科学依据。
结合生产运行现状,该气矿系统梳理站场、阀室工艺流程,开展工艺系统非流动管段风险隐患识别和排查,针对性制定了检验计划。同时,按照区域性、代表性原则,在推行站场完整性评价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检测手段,强化相控阵检测、超声波B扫、超声波C扫等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精准掌握腐蚀缺陷状况以及具体腐蚀部位分布特征。并利用片区停气检修机会,有序推进整改工作,全面夯实站场设备本质安全根基。
与此同时,该气矿以管道完整性检测评价为抓手,建立以“漏磁检测为主,电磁涡流检测为辅”的管道内检测工作思路,不断扩大管道内检测覆盖范围。通过技术调研、现场试验、设备优化等措施,成功在云安012-X7井至云安012-1井等5条小口径、厚壁管道实施内检测作业,并纳入滚动检测范围。
据了解,该气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重庆主城区输气管道运行压力低、介质流速低、清管易卡堵等技术难点,联合高校、清管器制造商研发具备“旋流+射流”功能的大口径旋流式射流新型清管器,降低清管器卡堵风险,着力恢复主城区管道清管秩序,为下步开展内检测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