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是毛乌素沙漠中最常见的植物,它们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奔波在这片大漠里的四川油建人最爱把自己比喻为沙柳,自2006年苏里格气田规模大开发以来,他们就扎根在这里,再也没有离开过……
□杨晓亮/文 谭诗凡/图
回首2006年,四川油建陕蒙项目部成立,只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苏5、桃7两个区块的地面建设一期工程。2007年,他们又进一步完善了两个区块的管线、集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产量不断上升。
2008年2月,陕蒙项目部在保证苏5、桃7区块上产的基础上,又接到了新开发苏59区块的任务。
时任陕蒙项目部副经理的查华彬在开工前就做足了功课,并将苏59区块的主要难题总结为两点——点多面广路途远,牛羊遍地牧场多。
如何解决?
第一个问题好办,查华彬带头住进了工地上的简易板房。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住工地上,就是为了有更多时间解决这个难题!”查华彬这样说。
每天,他不是在机组督战,就是在为机组协调解决问题。技术员出身的他,对各道工序了如指掌。所以,他每到工地就爱提问:明天用的管材到场了吗?协调牧民的事落实了没?新增机组的作业面在哪儿?
问得事无巨细,问得直抵关键,一直问到工程队长答不上来了,查华彬就叫上相关管理人员亲自赶赴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那段时间,区块里大多数牧民的家查华彬都去拜访过。各个工程队长既盼着他来,又怕他来;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更是害怕跟他一块儿上工地。只有施工机组最喜欢他,“查经理一来,就有材料、有作业面了,大伙儿只管抡圆了膀子干活。”
工程干得快不快,质检员黄馨州感受最直观。眼看着还有4年退休,这一年却成了他职业生涯里最忙碌的一年:上午才检查完扫线布管,下午就要检查焊接质量,晚上还向监理单位报审焊口;今天才验收了8公里的管沟开挖,明天又得盯着回填……苏59区块一期工程从当年4月开工,到10月投产,黄馨州和项目部的党员们始终坚持吃住在施工一线。这一年,全项目部的员工们拧成一股绳,新建管线长度首次突破200公里,被四川油建公司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关于黄馨州,还有这样一段趣闻。2012年11月,陕蒙项目部受邀参加苏里格片区参建单位歌咏比赛。为了让爱唱歌的黄馨州一展歌喉,项目部决定合唱节目由他领唱。为此,合唱团利用工作之余排练了近两个月。可就在比赛即将开始时,却突然接到紧急通知:一条管线因年久失修发生泄漏!虽然采气作业区已立即将方圆数公里内的气井关闭,但供气不能久停,陕蒙项目部需立即组织队伍抢修。
质检员是抢修现场不可或缺的管理人员之一。黄馨州二话不说,换上工衣连夜赶往现场。
那夜如此寒冷,浓云沉重,狂风吼叫,四周井场上稀疏的灯光似被刮落的星辰,颤抖闪动。施工机组的员工们拿起铁锹就开始挖掘管道泄漏点,黄馨州则同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为了尽快恢复供气,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棉衣里面全是汗,一停下手里的工作喘口气,刺骨的寒冷马上扑面而来。黄馨州鼓励工友们:“我们的动作再快一点儿,动起来就不冷了。”
切割、换管、焊接……一夜奋战,大家成功恢复供气。
至于风是什么时候停的,黄馨州已不记得了。
他还记得问了问群里昨晚歌咏比赛的情况:由于缺少他这个领唱,合唱团的发挥远未达到预期。但没人抱怨,反而争相安慰他:“你去参加的抢险维修更能说明咱们坚守苏里格的重要性。”
“唱歌机会还多,恢复供气意义更大!”
黄馨州热泪盈眶,7年身在苏里格的油气生涯,在他眼前一一闪现……
时间来到了2017年3月,陕蒙项目部又接下了苏20、苏25、苏76三个区块的地面建设任务。时任项目部经理龙敏拍板,把这三个区块的施工组织任务交给了吴江涛,“年轻人就要多压担子。”
入职5年了,吴江涛的履历非常简单。工作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苏里格气田。这里每一座井场的位置、每一根管线的走向,他都熟记于心。
在吴江涛看来,不断奋斗是最好的成长。接到这个任务后,他白天跑工地,晚上在办公室做资料,把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的工作都干了一遍。很快,项目部的工友们发现,这个年轻人更黑了,也更壮了,就连眼神也更自信了。2017、2018、2019这三年,在吴江涛和工友们的努力下,投产了一口又一口新井,改造了一座又一座集气站,年年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2020年春节期间,突然暴发的疫情彻底打乱了陕蒙项目部的施工节奏。3月初,离预定的开工日期已过去了半个月,但苏46区块一期工程还在图纸上,时任陕蒙项目部经理代小彬急得满嘴冒泡。微信群里开了好几次会议,当一切条件准备就绪,已是3月中旬。一辆大巴点对点将第一批返岗的员工从成都送到了乌审旗。
3月15日,推迟了一个月的工程终于开工了。但人手严重不足,每个人都要顶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岗位。电火花检漏仪、RTK定位仪等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直接在工地上现场教学。一条采气管线焊完,项目部人人都成了多面手。安全员还牵头编制了《施工现场检查表》,把所有需要检查的工序、标准一一列出,只要此表在手,大家个个都是安全员……
随着员工们陆续返岗,工程越干越快。
翻开时任项目部生产负责人田文华的《施工日志》:苏46区块2条集输主干管线,长度22.3公里,25天建成;苏46-1集气站,20天具备投产条件。
陕蒙项目部的成绩单就和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一样,写满了众志成城和奋力拼搏。4月30日,工程按原计划如期完工,业主单位的感谢信从乌审旗发到了成都:“一个个‘川建速度’的背后,是全体参建人员用汗水浇灌的收获……”
2021年7月,一支当地新闻宣传队走进了陕蒙项目部位于乌审旗的驻地,会议室里那面巨大荣誉墙上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时任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黄华荣一一介绍:“15年来,项目部共为苏里格气田新建管线1963公里、集气站19座、气井采气树工艺流程安装1498口,改扩建集气站37座,参与抢险100余次。苏里格的川建人就像扎根大漠的沙柳,始终坚守在这里……”
2024年6月,四川油建公司为苏里格气田承建的第20座集气站——苏46集气中心站投产了。采气作业区照例在集气站周围种满了沙柳。或许,在石油人看来,只要祖国需要,他们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坚韧得像沙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