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7日笔者获悉,满载5800吨直缝埋弧焊水泥配重钢管的“钱海9号”货轮,从天津临港出发,经过4天的海上航行,于近日驶入上海市共青码头。这标志着重庆运输总公司承运的上海LNG(液化天然气)站线扩建工程海底管线陆海联运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重庆运输总公司首次为海洋管道工程提供运输服务。
上海LNG(液化天然气)站线扩建项目输气管道工程总长约70公里,包括小洋山陆上管道,小洋山至上海奉新的海底管道以及一座奉新输气站。项目建成后,可与现有洋山LNG接收站共同承担上海市天然气的保障供应、调峰和应急储备重要任务。今年初,重庆运输总公司携手中国石油巨龙钢管公司、中国海油天津清洁能源公司联合投标获得该工程的海底管线陆海联运项目。重庆运输总公路主要负责管线的全程运输,公路运输100公里,2段海洋运输共850海里,总运量达11万吨。
本次运输任务的难点在海路运输。公路段运输是将原料管材从河北青县运至天津中海油涂覆厂的汽运,距离较短。而从中海油涂覆厂至上海市共青码头的海运段,单次运量近6000吨,运距725海里,这种运输方式尚属首次。第二段海运是从上海共青码头至位于洋山岛附近海域的海上施工作业船。由于海上施工作业船的作业面有限,无法大批量堆放管材,需要分装成1000吨左右的船舶转运,运距133海里,陆续发运,直至小洋山至上海奉新的海底管道57.7公里全部沉海铺设竣工。
“完成了第一段海路运输,第二段从上海共青码头至海上施工作业船的分装运输,我更有信心了。目前正在紧张准备,预计9月初开始转运出港。”项目负责人张帅向重庆运输总公司生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
为获得投资方上海申能洋山液化天然气公司的信任和挪威BV监理公司的认可,重庆运输总公司安排张帅全程驻点指挥,无论是在运输方案论证、装卸流程优化,还是船舱配载模拟演练等方面,都与投资方和监理方反复汇报、沟通、磋商。通过船舶满载迎风面积和最小倾覆力矩的计算,进行船舶动水面稳定性分析,以实证数据说服挪威BV监理公司放弃了以国际惯例装载方式运输的固有模式,采用重庆运输总公司的方案,大幅节约成本,也为投运一次性成功奠定了基础。
“之前,我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此次出海是重庆运输构建公路、铁路、海路多式联运格局的重要一步,我们将不断应用现代智慧物流技术,为甲方提供一体化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重庆运输总公司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刘志琦 罗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