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安心)8月22日,在宣汉县黄龙5井沿线高含硫管道施工现场,焊花在烈日下闪着明晃晃的光,照亮了工人淌满汗水的脸颊,这一幕被监控摄像头记录下来。
这里是西南油气田公司增储上产的重点高含硫项目、国内自主开发的最高含硫整装气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项目包含一个净化厂、8个井场,以及36公里的高含硫管道和通信光缆。在公司安眼系统“无监控、不作业”的监护之下,无论是现场项目部的监控屏幕,还是远在36公里之外的川东北气矿调度管理中心大屏,建设现场各地的实时监控画面清晰可见。
项目涉及33处高陡坡区,高含硫管道或越过几乎垂直的断崖,或穿过高差380米的V形峡谷,无论是建设期还是投产后,都需要密切关注。西南油气田公司首次采用“工程未动、数字化先行,设备未投用、信息化系统先运行”的方式,让智能监管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管道施工现场,144根光缆杆沿着管道同路而立,每根光缆杆上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对违规行为实时远程干预,做到立查立改。“我们是整个项目的通信工程建设队伍,作为数字化先遣部队,我们率先建成了‘天网’监控系统,把架空光缆和视频监控相融合,为管道施工提供视频监控。”曾参与铁山坡气田建设的数智分公司二级工程师何雄介绍。除此之外,通信工程建设队伍还在管道沿线和渡口河净化厂周边设置了56个社区报警装置,与气田泄漏监测系统形成联动,实现人口稠密区社区安全报警。
“天网”之下还有“地网”。渡口河—七里北气田的“地网”加入分布式光纤振动预警技术,当外界入侵造成光纤振动时,系统采集扰动数据,经过后端分析处理和识别,判断不同的外部干扰类型,实时对管道进行监护和预警。
架空光缆+地埋光缆的“天地双网”方式多年前便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得到实际应用,任何一处单点中断都不会影响数据传输。
数字化赋能不仅打造了更智慧的“天地双网”,还实现了更精细的项目安全管理。面对比铁山坡气田建设工程更大的工作量、更紧凑的建设周期,数智分公司在渡口河—七里北气田项目启用电子作业票系统,优化流程加移动端办理,票证签出时间缩短至最短13分钟。系统平台还能直接跳转至安眼系统,作业管理的安全与效率得到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