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9日,页岩气研究院动态研究所所长常程介绍:“今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围绕‘EUR采出最大、投入产出比最小、能量利用最优’工作目标,坚持地下井筒地面一体化思路,大力推进页岩气老井稳产潜力挖掘。预测到年底,公司页岩气老井递减率有望控制在33%以内。
西南油气田公司强化自主创新,建立储层、井筒流动能量评价技术和工艺适应性图版,支撑采气工艺效果分析。创新形成综合页岩气储层、井筒流动能量消耗模型,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压降公式,形成储层—井筒耦合能量消耗表征技术,实现页岩气井不同生产阶段能量消耗评估。
公司积极构建动态跟踪BI场景和动态分析工作流,打破线下动态跟踪分析传统模式,实现页岩气日常动态跟踪分析“上线入云”。依托动态跟踪BI场景,把产量运行、EUR对比、方案对标等高频分析内容转化为线上标准图件,实现了生产动态数据实时展示、规律实时分析、异常实时预警,提升动态跟踪质量和分析效率。
公司还建立EUR评价、产能跟踪标准流程,探索工艺效果标准化评价方法,协同寻找开采最优解。建立“136”EUR复核机制,形成“三统一”规范流程。依托数字化手段,建立“每月核定、每年标定”的工作模式,每月跟踪气井生产异常和欠产原因,更新典型递减剖面,实时跟踪把控气井产能变化。建立“工艺平台”联合支撑模式,每日形成跟踪日报,定期开展采气工艺技术交流,共同摸索工艺最佳运行制度。(胡燕 完颜泽 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