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廖光明) 截至7月29日,川西北气矿中坝气田措施挖潜井中坝27井复产近两周,生产平稳,标志着气矿拓展了中坝气田的挖潜新区块。
川西北气矿所辖大部分气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稳产难度大大增加。今年,该气矿围绕老气田持续稳产,突出气藏潜力认识、气藏开发方式、气藏治理思路“三个转变”,精准施策,牢牢把握老气田稳产主动权。上半年,气矿共实施挖潜项目52项,实现增产井43口。
川西北气矿开发管理部负责人周光亮介绍,气矿坚持“精益开发 追求卓越”的大开发理念和“一井一策”治理思路,通过加大精细气藏描述,坚持动态分析贯穿开发始终,加强井筒完整性管理,持续优化采气工艺及地面工艺,做好完善回注等配套保障,深刻剖析老气田开发的关键问题,研究制定稳产对策,确保提效果、控投入、保增产。
气矿根据西南油气田公司气井分类标准,突出气井基本情况、地质气藏工程、采气工艺、地面集输、经济效益5大类87项调查内容,形成全结构化气井现状调查表。以开发大调查内容为基础,结合勘探新进展及开发大调查成果,优选措施挖潜项目101项,推动挖潜工作“选井—部署—实施—跟踪评价”全过程有序开展。
中坝气田已投产50余年,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受地层压力降低、气井产水等影响,气藏稳产面临严峻挑战。今年,气矿优选中坝27井等井开展进攻性措施改造,持续开展连续气举、间隙气举、地面工艺改造,在提高开井率和开井时率上下功夫,实现天然气增产。
针对间歇井开关操作复杂、人工成本高的难题,气矿建立了定时、定压、定开度、常开、常关、手动6种控制场景模式,研制场景管理系统远传远控配套装置,实现间歇生产井人工成本降低80%,间歇井产量提高10%以上。
“通过强化开发生产对标管理,聚焦问题短板,务实举措重点突破,差距指标扭转提升,实现开发技术和管理水平双提升。”周光亮说,“事实证明,通过高效科学的调整,老气田可以焕发青春,实现高质量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