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亮/文 谭诗凡/图
“我们四川油建陕蒙事业部成立两年来,承建的每一个工程都少不了年轻同志奋斗的身影。他们的青春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在党支部支委会上,支部书记的发言,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回到了两年前。
回顾2022年5月13日,四川油建公司整合陕蒙片区的施工力量,成立了陕蒙事业部,并将一批年轻人充实到了这支队伍之中。
23岁的王浩嘉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8月,他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来到了四川油建公司。两年时间里,辗转新疆的几个工程,王浩嘉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吮吸知识的水分。他似乎知道,未来,在遥远的陕蒙地区,有一场硬仗在等着他。
2022年8月18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施工现场的苏里格气田苏中处理厂开工仪式已经结束了,但王浩嘉的心情仍然澎湃激昂。他忘不了在仪式上,业主单位领导向大家陈述工程重大的保供责任时,那份使命在肩的责任感;也忘不了大家异口同声喊出“忠诚担当,如期完工”的承诺时,那份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工程开工后,大家紧锣密鼓行动起来,白天基坑开挖、钢筋捆扎、基础支模,晚上混凝土浇筑,作为施工项目技术质量部部长,每一道工序,王浩嘉都会亲自验收,尤其是混凝土浇筑,更是他重点关注的工序。
他在施工现场的简易办公室里,摆上一张折叠床,方便自己盯现场、记数据、做资料……困了就在折叠床上眯一会儿,醒了又去工地看看浇筑情况。
一连几天不回驻地,导致室友打来电话,埋怨王浩嘉扔在宿舍里的脏工衣都有味儿了。他只好耍赖说:“反正都是扔洗衣机,就和你的一块儿洗了呗。”
回到工作中,王浩嘉不但踏实肯干,还脑子活、点子多。工艺和钢结构安装开始施工以后,大家每天梳理流程、清点焊口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他就琢磨着能不能编写一个小程序来干这些繁琐、重复的工作呢?
创意往往来自灵光一闪。经过王浩嘉和工友们的反复试验,一款焊口智能管理小程序成功“上架”。当施工机组填入焊接日期、焊工编号后,便可在程序中自动生成“无损检测报审表”,向监理单位报审;同时,还具备自动汇总焊口完成率、焊工合格率,分析焊接缺陷分布情况等功能,让施工项目部能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质量管理。
随着各个作业面相继打开,工程进入了施工高峰期。钢结构、土建、工艺、电仪……各个专业都有一堆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王浩嘉每天都要背着图纸包,在工地上走2万多步,回到办公室又一头扎进资料堆里。
哪怕疲倦得不行,躺在折叠床上休息会儿,却满脑子都是设备、管道、阀门……就连睡着了,梦里也在一遍遍看图纸。有时,他突然惊醒,忽地爬起来,打开电脑修改方案。大家都说王浩嘉太拼了,可在他看来,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虽然很辛苦,但更多的是成长带来的成就感。
和王浩嘉一样拼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施工项目部“80后”安全部长祝铎洽一天不落、连续在施工现场监护了2个月。这一天,他照例第一个来到施工现场,先将吊车仔细检查一遍,再检查一遍操作平台的脚手架是否牢固,又认真听取了机组的班前安全会,最后开始了又一天的安全监护作业。当天晚上,还有近30个施工人员到场。晚饭后,祝铎洽还要赶到工程队驻地去开展信息筛查、入场人员安全培训等工作。
成就持之以恒的事业,需要挥洒青春的拼劲。有这群“80后”“90后”甩开膀子与时间赛跑做表率,身边的人自然就会一起进步。
在施工高峰期,陕蒙事业部在确保质量安全平稳受控的前提下,推进“分班倒、白加黑、停人不停机”工作模式,多道工序同时推进,多家单位同场作业,谁也不甘落后。
在钢结构安装环节,所有施工人员吃住在工地,就为了比计划提前3天架好管廊、建好厂房。
在电气仪表安装环节,大家白天敷电缆,晚上安仪表,就为了让每只阀门都能尽快转起来。
整个工艺安装流程,大家每天连续施工15个小时,30天完成30000达因焊接量……
日新月异的工地,见证了陕蒙事业部“忠诚担当、如期完工”的不懈奋斗。
在施工期间,王浩嘉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今年的“七一”,已是入党积极分子的王浩嘉向陕蒙事业部党支部大会做思想汇报。年轻的声音、热血的誓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还有那么多工程等着我们去挥洒青春,奋斗正当时,青春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