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廖光明 通讯员 马翠萍
盛夏7月,阳光炙烤着大兴场每一寸土地,一群红工衣正在大探1井地面建设工程现场鏖战着。他们中,有一线操作员工、专业技术人员,还有现场指挥员、安全监督员。此刻,大家虽身份不同,但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确保该工程在7月顺利投运。
今年以来,川西北气矿党委以“龙门山前党旗红”党建品牌为指引,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上半年,各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22.96%,再创历史新高。
汇聚党建合力
推动融合发展
今年,川西北气矿党委探索创新融合载体,确定了15个党建融合示范工程项目,积极构建“大党建”格局。
在双鱼石区块深化党建协作区建设,落实联席共商、联学共进、联用共管、联建共促、联创共享的“五联五共”工作法,推进“党建+工程项目”模式取得新成效。在深地川科1井,与现场实施组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纵横联动拓宽党建互联共建渠道,为保障该井钻探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凝聚了思想合力和执行效力。
在剑阁天然气净化厂,被集团公司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第二党支部围绕“建设创新创效型示范党支部”目标,组织党员揭榜,编制“燃料气次当量+热氮混氧钝化+碱液吸收”技术方案,实现开停工污染物排放小时均值全达标。该党支部在厂区开展“党员争先勇担当,大修冲刺100天”主题活动,提前3天完成停产大修任务,贡献产量超计划1050万方。
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该厂第二党支部书记李国华表示:“我们探索创新的‘党建+保障’‘党建+安全’‘党建+服务’的‘党建3+’模式已经成为党员争当项目建设急先锋的助推器。”
提升站位高度,勇担能源安全之责。川西北气矿紧盯大探1井重点工程、梓潼文兴气区致密气先导试验井建设、双鱼石稳产压舱石工程等,开展“建产30亿方”十大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促进致密气快建快投、常规气稳产增产、新能源争先争优。今年1月至6月新投产井7口,重点工程实现突破。此外,该气矿4个基层党组织、2个基层党支部获评西南油气田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党支部,1个基层党支部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坚持学用结合
筑牢守纪执纪基石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川西北气矿党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努力营造遵纪守纪、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龙门山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聘请高校教师送教育、送知识,丰富学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原原本本细学、阐释解读深学、分层培训助学、警示教育促学、联系实际践学等方式,持续推动各层级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构建“总体推进+主题党课”“集体研学+个人自学”“警示教育+案例剖析”基层党支部学习方式,组织“学条例,明规矩”答题活动,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学有成效更要学用结合。该气矿党委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党纪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衔接起来,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融合起来,聚焦主责主业,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作风建设,带领全员在讲规矩中干好事、在守纪律中干成事、在作表率中干实事,在本职本岗检验学习效果。各级党组织聚焦“奋力建产30亿”各项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转观念、勇创新、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同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夯实文化根基
释放党建工作活力
川西北气矿党委构建以坚韧执着、实干担当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体系,挖掘石油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融合形式,加大历史文化发掘保护力度,不断释放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活力。
关基井是我国第一口超7000米的超深井。作为半个世纪前的“深地工程”,该井创造了钻井深度最大、气层压力最大等10项纪录。川西北气矿党委积极推进关基井文化升级打造,通过“文字解说+历史照片+实景展示”,全景式呈现这口井的奋斗历程和光辉篇章,推动关基井故事和展品走进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进一步弘扬石油精神,提升坚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苍溪天然气净化二厂,该气矿全面建成集古驿道文化、红军文化、知青文化和石油文化于一体的征气驿道。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首个企地文化共建项目,这里被纳入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司党员教育基地,被命名为“集团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荣登“2023四川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TOP100”榜单。
川西北气矿党委注重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员工对石油精神、坚实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将红色教育基地、条件艰苦的生产现场作为党性教育和文化建设载体,增强员工立足实际、创新实干的行动力,为气矿打赢“扩海增陆、建产50亿”新会战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