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浪
新疆库尔勒市的上库工业园区,是一片占地24平方公里的沙海。7月,这片沙海早已铄玉流金,红火的阳光把程峰的安全帽烤得热辣滚烫,胸前鲜艳的党员徽章也炙热发烫。
这是四川油建公司在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二期乙烯项目的施工现场,虽地处沙漠边缘,干旱炎热,但靠近库尔勒市区,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方便,算是程峰到新疆20年来所工作过的条件最好的工地之一。
哐当、哐当,现场传来的打桩机声音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
程峰忘不了,12年前,和田河气田油气处理厂工程,也处于这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那时的现场好像也有这样一台打桩机,昼夜不停地哐当作响,在越野车中睡觉的他被吵得整夜难眠。
那时,他才32岁,皮肤还没有现在这么黑,成天上蹿下跳,比沙漠里的蜥蜴跑得还快。
接到和田河气田油气处理厂工程总负责人的任命时,有人提醒他现场艰苦,程峰还满不在乎,心里想:“来新疆8年了,牙哈的狂风、塔中的沙尘暴、天山的大冰雹……什么没经历过。”
然而现场的艰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沿着临时便道走进现场的埋地管网,阳光继续炙烤着安全帽,把12年前的记忆碎片不断送进程峰的脑海。
当时,他们从库尔勒市驱车1200多公里,到达墨玉县。这里离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工程现场还有260公里。
经过短暂休整,他和司机李洪商量,买了几十张脸盆大小的馕、5桶纯净水,以备不时之需;然后沿着依稀可辨的沙漠道路,颠簸5个多小时抵达现场。
现场还在搭设临时营地,由于人员众多,即使简陋的集装箱板房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是开车回县城明天再来?
“你先工作吧,我去想想办法。”李洪说着向工人们走去。一番搭话后,居然借来了两床半新的被褥,让程峰好一阵惊喜。
“晚上就在车上对付一下吧。”头发花白的李洪笑笑,干瘦黝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程峰也明白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当天晚上,他们蜷缩在车上,辗转难眠。
次日一早,两人就着矿泉水啃着馕,匆匆解决了一餐。前一天买的馕来不及放凉就捂在车里,捂了一宿有点馊味。程峰有点难以下咽,李洪却吃得很香。
远处,轰隆隆地开来了一辆拖车,载着一台打桩机到了现场。后面几辆货车,则装着12米长的水泥桩。程峰知道,活儿来了。
别看沙漠腹地干旱缺水,开挖3米,就会露出2米以上的盐碱水层。深入地下的水泥桩,是稳固地上建筑必不可少的基石,打桩也是沙漠里建厂的首道工序。
一阵预备后,打桩机沿着程峰昨天测出的桩基位置哐当哐当地响了起来。两千根水泥桩的任务迫在眉睫,工人们两班倒昼夜不停,这一响,就再也没停过。
晚上,程峰在车里更睡不着了,不远处机器的轰鸣震动得他们的车辆不停摇晃。次日一早,程峰顶着黑眼圈,迎面却是李洪干瘦黝黑的笑脸,“醒了?”“醒了!”
简单地问候后,李洪翻身从后备箱摸出一张馕,撕下一半递给程峰:“将就吃,吃完你在这儿盯着,我回头再去买点新鲜的。”说着又递给程峰几张包好的馕:“我一个来回恐怕要10个小时,你先垫垫,等着我。”
就这样,程峰守着哐当哐当的打桩机10个小时,望眼欲穿中,盼来了越野车的返程。
“快,尝尝烤包子,可能有点冷了。”李洪刚停好车,就连忙递给程峰一个塑料袋。程峰掏出一个喷香的硬面疙瘩,看了看,欣喜地一口咬下,里面的羊肉已经冷得结了块,用力咀嚼几下,香味渐渐弥漫开来。
“你不吃?”
“我吃过了,你快吃。”
李洪看着程峰又咬下一大口:“怎么样?好吃吧,我买了就马上赶回来,就怕冷了不好吃,结果还是冷了,没办法,路程实在太远。”
来不及回答,饥饿的程峰吃得两腮鼓鼓。
“坚持住!有什么受不了的就给我说,工作上我帮不上忙,生活上我尽全力保障。”看着程峰吃得满嘴是油,李洪很开心。
此后,程峰却不再让李洪买烤包子了,脸盆大小的馕,他也能吃得很香,一顿要吃两张。他怕李洪为了带回热乎乎的烤包子,回来的路上心急,行车不安全,叮嘱他只买普通的干粮,冷的也无所谓。
直到一个月后临时营地建成,两人才结束这种风餐露宿的生活。
工地上,人逐渐多了起来,之后的时间,一有空闲,程峰就把自己关进沙漠中的小板房里,研读各类技术书籍,一遍遍将施工方案对比优化,一遍遍地修改技术论文。直到和田河气田油气处理厂拔地而起。
阳光继续炙烤着安全帽,“到新疆20年了啊。”如今,已44岁的程峰晃了晃头,走回不远处的营地。58岁的李洪探出头来招呼:“回来了?”
“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