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芳汀
信仰是什么?有人说,信仰是既“相信”且“敬仰”。因为相信,所以更加坚定;因为敬仰,所以选择追随。
6月25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三期培训班(理论)结业,来自公司各个战线的30名青年齐聚一堂,在学与思中叩问初心,在辩与行中相扶成长,信“马”言“马”,品读其中蕴含的“真理的味道”。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群青马学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为期25天的旅程中,思寻初心之路,再寻长征之魂,追寻理想之光,探寻“赶考”之路,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间绽放青春风采。
“青”思—— 以思想之光点亮青春之路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也是广大青年的必修课。
为了让青马学员真正学有所获,西南油气田公司团委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先后开设了63门课程,邀请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央党校等资深教授专家,围绕《认真品读“四史” 牢记初心使命》、《党的百年奋斗志在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共产党宣言》导读等内容进行讲述,让理论学习有事例、接地气,更加可观、可感、可行。
“这是我第3次听曲洛松老师讲党史课,每次都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他的讲述让我不仅对‘四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产生了更深的敬意。”来自工程院采气工艺实验室的黄晶在职期间报考就读了四川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看到授课老师名单的那一刻,她已对此次学习充满期待。
“曾繁亮教授讲述的《共产党宣言》导读课程,不仅有对经典理论的深入解读,还有生动有趣的案例分享,带领我们穿梭在红色历史长河中,寻找革命的火种。”来自天研院净化所的薛靖文在学习中深感这部著作的伟大与深邃。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共产党宣言》这部巨著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它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为了解开这一谜团,青马学员观看《青年马克思》电影,了解这部巨著诞生历程。在马克思与恩格斯“伟大的友谊”感召下,大家一同深入底层,洞见、思考当时悲惨的社会现状,对他们即使遭受迫害依然向权威发出挑战的勇气更加钦佩。
观影结束后,大家在讨论中不断碰撞思维火花:“马克思面对思想理论质疑,态度坚毅,有着对资本主义、空想主义还有正义者同盟等权威发出挑战的勇气。”“他们二人致力于帮助无产阶级觉醒,为实现全人类共产主义不懈奋斗。”这一次,27岁的马克思与25岁的恩格斯以“思想火炬”再一次汇聚起新时代青年同行奋进之力。
“青”研——以思想之旗指引青春之路
伟大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经一周思想深化,30名青马学员也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之旅。从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红军驿站出发,他们徒步攀登夹金山,参观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和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踏寻红军长征在川足迹,重温伟大长征精神。
“翻越夹金山这一路,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长征途中的艰辛与挑战,也深刻领悟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真谛。”来自重庆相国寺储气库公司的温廷钧说道。
历时4小时,徒步8公里,到达海拔3350米的夹金山冲锋号雕像处的青马学员已筋疲力尽。但当蹚过一路泥泞,最终迎来站在冲锋号雕像前的那一刻,大家高声齐诵《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壮语卷起层层声浪,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长征精神在这一刻具象化。
但如果没有这一段攀爬之旅,纪念馆中展现出的理想之光、信念之力所带来的感官冲击不会如此强烈。
“6月12日,是中央红军先遣队翻越夹金山的日子,也是我们青马学员在夹金山寻根寻源的日子。”来自数智分公司的蒲鑫宇在参观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时欣喜地说道。
同样是这条路,89年前,夹金山虽正值盛夏,但却终年积雪,红军战士拂晓出发,上下30公里不敢停留。89年后,夹金山微微凉意拂过脸颊,30名青马学员顶着小雨、拄着拐杖,风雨同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在红军浮雕群像前,大家庄重献花,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在红军碑亭,集中放置的当年邛崃苏维埃政府遗留的石刻标语,仿佛在诉说红军长征的历程与伟绩。
“和他们相比,我们经历的‘苦’只能定义为‘不如意’。”“那些峥嵘岁月的记忆仿佛就在眼前。”“不论我们取得怎样的成绩,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这一路的研学时光即将画上句号,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开始思考学习结束后的自己要做什么、该如何做。
“青”融——以思想之力拓宽青春之路
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重要体现。
围绕“青年造就时代还是时代造就青年”“单位同事太卷了,我应该逼自己一把还是放自己一马”主题,青马学员开展了两场辩论赛,大家“围炉话谈”,现场气氛虽紧张激烈却笑声连连。场上,以抽签决定的正反方选手商讨论点、输出观点;场下,其他同学组建“帮帮团”,也融入这思想的交锋中,随时准备来一场绝地反击。
“这两个辩题,一个关注青年需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关注青年自身的选择,引导我们发挥特长,挺膺担当。”来自勘研院的刘耘说道。
如果说思辩会是一次青年的聚会,那么青马论坛就是历届青马学员的学术盛会。
围绕“青春共话‘新质生产力’”主题,来自西南协作区的4家石油企业及青马学员受邀共聚,学习《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以及戴厚良董事长《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 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署名文章,从《新质生产力,是个什么力?》的视频中,读懂这一关键词,领悟其内涵和意义。
来自华油公司的游蕙榕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因地制宜,要在生产力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找到与之相协调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途径。”来自勘探事业部的雷宇表示:“青年要以多专业联动一体化融合,强化技术难题创新攻关,加强沟通交流合作学习,推动油气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这样的交流互鉴打破了业务壁垒,各单位的青马学员融合思想之力,聚焦企业发展,共同探寻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源密码”。
结业仪式上,这群“一起走过长征路”的青马学员在《青马行——一场青春的马拉松》视频中回顾学习生涯,眼中闪着光,心中万般不舍。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嘉兴红船初心》《新中国挺起油脉脊梁》《女基井和深地川科1井开钻》以及《跨越时空与王进喜对话》5个故事串联起的舞台剧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发出“在青春的赛道上接力奔跑向复兴”的呐喊。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此次青马相会注定短暂,但这30名青马学员已经把青春奋斗的意志融入骨血、沉淀在时光里,相信历经岁月的洗礼,一定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