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亮亮 吴波 特约记者 郭旭亮
7月1日,在长庆固井公司GJ23213队车场,一辆水泥车孤零零地停在角落。阳光洒在车身上,却无法掩盖它此刻的沉寂——平台电脑屏幕无法点亮。这一故障如同一道枷锁,使车组工作陷入停滞,更对中队的生产组织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屏幕修复的难度相当大,稍有不慎,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其他部件受损。”负责维修的王宏鹏眉头紧锁,无奈地说道。经过多方会诊,这块屏幕似乎已被宣判“死刑”。
“物资库,请问GJC45-21水泥车平台电脑屏幕耗材报价是多少钱?报料的话,预计多久能够到货?”驾驶员康永强焦急地询问。
“2万元左右,时间不好说,要看厂家有没有现货。”物资库人员的回答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众人心中的希望,高昂的价格和无法预估的到货时间让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就在这时,操作工贾玉走了过来,他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损坏的屏幕,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用旧电脑屏幕来替换,说不定能解决问题。”
“这样真的可行吗?旧屏幕能否与现有系统兼容呢?”有人提出了质疑。
贾玉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我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我向厂家详细咨询了相关情况,了解到部分旧电脑屏幕的结构和原理与我们现有系统相近,只要我们精心调试,我相信有成功的可能性。”
中队长杜毅思索片刻,最终决定支持贾玉的设想。得到中队干部的肯定后,贾玉立刻行动起来。他在仓库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旧屏幕,并召集修理班成员协助他进行更换。他们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拆下损坏的屏幕。
随后,贾玉便开始进行紧张的安装和检查工作。他全神贯注地检查着两块屏幕的每一处细节,并实时向厂家人员咨询,进行现场调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贾玉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旧屏幕终于被顺利地安装到平台电脑上。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电源按钮。
屏幕缓缓亮起,显示出清晰的画面。这一刻,整个维修现场都欢呼雀跃起来。“成功了!我们用两个小时就恢复了这台水泥车的电脑屏幕,咱们也是大拿!”大家兴奋地呼喊着,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杜毅走上前来,紧紧握住贾玉的手,激动地说:“干得漂亮!这次成功的尝试不仅为我们节省了2万元的成本支出,更为我们中队的创新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你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贾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谦逊地摆了摆手:“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没有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
这次尝试让水泥车恢复了正常使用,也为中队的提质增效和岗位创新带来新的启示。全队员工深受鼓舞,大家认识到,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只有不断尝试和实践,才能在工作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实现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