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钻至井深7418米

深地川科1井四开完钻

本报讯 6月25日,深地川科1井使用444.5毫米钻头钻至井深7418米,标志着该井四开完钻,创全球17 ^1/_2井眼钻深最深纪录。

据深地川科1井现场实施组介绍,该井在四开钻进过程中,针对本开尺寸大、裸眼长、压力系统多、密度窗口窄、井控风险大和多相流体污染等地质工程复杂情况,现场实施组统筹联合现场各相关单位,针对性做出一系列预防措施,保障了四开安全高效钻进。

在地质工程方面,重点应用伽马—元素堆栈判别技术,及时分析岩屑矿物成分及泥质、硅质含量,判断影响钻时的地质因素。在优化钻井液方面,优化体系抗污染和抗高温稳定能力,在抑制封堵性、流变性和滤失造壁性之间确定最佳平衡点,配置密度2.6克每立方厘米以上重稠浆举砂清洁井筒。在精细控压方面,通过大通径精细控压钻井配套设备,实时监测出口流量、密度及立压等溢漏参数并及时预警。在钻工具保障方面,项目建设单位及北京工程院专家长期驻井,协调保障了本开钻头及井下动力钻具的供应。

该井使用钻头抵达四开中完井深时,钻具浮重高达310吨,比邻井多出近30%,钻井液循环量多达1440方,是邻井的3至4倍。为确保钻井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现场实施组决定采用预知性检维保制度,跟踪核心设备易损件检查及更换频率,及时发现多起损坏征兆。启用“设备明白卡”,让班组员工快速掌握设备关键参数和检保要点。制定高压区域巡检制度,保障高压区域巡回检查时的人身安全。

此外,蔡明杰博士工作室基于钻柱动力学的大尺寸超深井眼“井口—井下”振动规律相关性研究和大量钻具失效类型、部位等关键数据,结合本井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同种类钻工具的检测倒换周期标准。通过采用钻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手段,全面指导前四开作业,现已累计倒出168.3毫米钻杆1102根次,倒出各尺寸钻铤163根次,未发生一起钻具事故。

接下来,深地川科1井现场实施组还将持续梳理中完流程,做好物资、人员及工序衔接,确保四开中完施工高效顺利进行。(孙霓源)

--> 2024-07-02 孙霓源 钻至井深7418米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8183.html 1 深地川科1井四开完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