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胡思琪
6月18日,在西南油气田公司HSE信息化监督中心,HSE监督员何国松点开“安眼系统”主界面,查看当日风险作业,并根据风险等级随机调取了某动火作业现场的视频监控画面进行视频监督。5分钟后,他点击鼠标,将画面切换至相距200公里的另一处施工现场。
分秒之间的切换不仅是监督模式的转变,更是监督技术的革新。早在2017年,面对逐年递增的生产规模与日渐紧张的人力资源,如何投用较少的资源管控日益增长的安全管理潜在风险,成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就是那时,安全管理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数字技术。
安全业务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从最初的HSE监督助手、作业许可、视频监控等数字化安全管理工具开发,到“无监控、不作业”构想的提出,再到集成智慧安眼系统、视频智能中台、生产视频监视系统、外网视频平台、场站AI分析五大系统的安眼平台正式投运,七年时间里,西南油气田公司成为集团公司首家建成并投运安眼平台的油气田地区公司,不仅为集团公司安全风险智能监管提供了西南范本,更利用“智慧之眼”守住“两个现场”的安全防线。
安眼平台作为纵向贯穿公司各级管理部门、监督机构,横向覆盖“两个现场”的立体化QHSE管理顶层平台,是公司智慧监督指挥中心,可实现风险作业、全业务链视频、监督履职、承包商管理等多业务QHSE协同管控,并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管用、适用、够用原则,不断整合前期数字化建设成果,打通作业许可、HSE监督助手、地理信息、EISC、甲烷管控、生产数据平台、生产视频、互联网视频平台8类系统,具备智能视频监控、风险实时管控、监督业务转型三大核心功能。通过不断迭代升级,西南油气田公司安眼平台已建立起国内首个覆盖天然气全产业链AI监控体系,畅通“钻试现场—建设项目—生产现场—作业现场—管道高后果区—终端燃气站场”视频监控和相关信息系统,并针对采气、集气、净化、输气、储气等场景定制开发出13种算法,算法综合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基本实现了监督业务数字化转型。
新的监督技术催生新的监督模式,新的监督模式更需要与之相宜的管理机制。西南油气田公司依托安眼平台创新建立“中心站+二级站”信息化联动监督机制,紧盯风险作业关键环节、生产现场三项纪律,以及管道危害行为等监督重点,打造一体化监督网,实现地面施工现场、生产现场、管道高后果区全覆盖监督,现场违章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西南油气田公司借助安眼平台日均最高可监控风险作业600项,覆盖大部分生产场站,监控高后果区管段近700条。针对监督报警工作,西南油气田公司建立了“二级单位—HSE监督中心—公司”三级AI报警审核机制,采用逐级复核、定期通报等方式,层层压实风险管控责任,对现场形成有效震慑,日均违章行为降至个位数,问题处置时间由日周级提升至分钟级,监督质效完成了重大跨越。
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西南油气田公司安眼平台已不再局限于安全监督领域,其畅通的传输渠道和丰富的数据资源正在被多效开发利用。与泄漏监测设备的有效衔接,构建起“看得见、测得到”的双重智能感知模式,可实现场站天然气微泄漏的定点、定时自动巡检。与QHSE体系审核数据进行互联共享,可提供被审核单位管理弱项的精准画像,推动安全监管前馈式发展,全面提升油气田QHSE管理水平。未来,更多领域的互联共通、更精准的AI算法运用、更完善的安全监管预警体系将助力油气田在安全监管效能提升方面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