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机械臂的摄像头如何避免眩光?”“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高不高?”近日,来自川庆钻探公司物资装备部的设备专家来到试修S23526队施工现场,对现场的自动化设备进行全面会诊,为每一台设备存在的问题开具整改处方,解开了困扰试修一线多年的自动化设备烦恼。
近年来,二层台机械臂、气动卡瓦等自动化设备在钻井队广泛应用,在减轻现场工作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预期生产目标。但在试修现场,由于试修修井机一般使用年限较久,不同自动化设备与老修井机兼容性欠缺,加之试修打捞、注水泥塞等特殊复杂工况较多,目前的自动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匹配试修一线的复杂生产工况,从而出现了不少自动化设备使用盲区。
针对现场自动化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川庆钻探公司物资装备部专家会诊团来到试修生产一线,充分听取基层队伍意见,对自动化设备起下钻时效、人工操作步骤耗时、设备故障情况、合规操作程序等内容进行逐项梳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进行深入研讨。
针对吊卡供油线路、机械臂摄像头、计算机操作程序等关键节点,专家会诊团以秒为单位,对各操作步骤的耗时情况进行优化建议。针对不同吨位修井机的实际需求,提出自动化设备要往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要加强与设备生产厂家的联系,在设备设计时要设计信息端口,便于后期完成信息采集,实现设备数字化转型。“专家们的建议非常实用,针对我们一线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了优化方案。我们将积极配合自动化设备的优化工作,多与厂家联系,相信可以很快解决问题。”S23526队负责人说道。(蒋焰罡 刘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