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数据动起来了,远程传输成功率100%。这套系统不仅能对实时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还可以协助技术专家远程监控和实时指导。”5月21日,井下作业公司固井2队副队长曹乔黎激动地介绍道。目前,该公司川渝地区5支固井队伍共配备了12台固井数采设备,固井队伍数字化覆盖率达到100%,井下数智化固井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推进数智化固井建设关键在于从生产、设备、决策分析三方面形成数据交互。如何依托固井数字化建设,切实管控固井工艺过程和固井质量,是建设数智化固井的重中之重。
今年1月,该公司信息化团队完成固井现场远程传输系统的软件与硬件配套工作,实现对固井现场施工关键参数采集。“有了一系列的施工数据还不够,我们需要让数据自己‘跑起来’,自主进行分析决策,真正实现数智化。”该公司信息化管理办负责人吴朗说道。
有了关键数据作支撑,同时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固井仿真模拟系统,人机交互完成固井施工流程模拟,有效地实现了对固井参数的全过程监测、精准控压、当量密度计算、井下溢漏分析与提前预警。目前,该固井实时决策分析系统已在川渝地区成功推广200余井次,软件计算与实测泵压吻合率大于90%。
固井2队作为深地川科1井的固井施工方,是井下作业公司建立的第一支数字化固井队伍。为了保证该井四开尾管悬挂固井顺利进行,该公司进行了数智化固井的迭代升级。
数智化固井对数据的连续性、精准性和及时性要求极高,而深地川科1井面临地质条件复杂、井口摩阻较大、注替时间长等工艺难点。该公司专家群策群谋,确立了深地川科1井固井作业数字信息化生态系统链的初步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与工艺,可有效提高环空封固质量与井控安全,确保精细控压尾管固井的全过程受控。
“公司将继续推进现场数字化固井队建设、自动化装备研制等,加大对固井作业数字信息化生态系统链的建设。”吴朗说道。(金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