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清晨,在发现中华秋沙鸭的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湿地,阳光透过云层洒向沱江,红嘴鸥、灰鹭静静觅食。江边,几名物探员工身着红工衣,正在用无人机规划施工路线。这画面若是配上《凤凰于飞》的音乐,一定十分和谐。
此次负责资201井区南三维地震勘探项目采集工作的是物探公司民爆工程一队。“这个项目周边水系发达,不但有沱江主干流南北横跨工区,还有3条支流和5个水库。”该队员工蒋霏表示,“我们巡井任务之一就是要保护好湿地,保护这里栖息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为此,施工技术人员在点位布设、施工时间和路线上进行科学避让,确保野生鸟类的生活不受惊扰。但工区障碍呈现出“条带密集、点状分散”的特点,给采集作业提出了更高挑战。
“前天,为了双河口水库一口偏移井,我们走了2万多步,绕这么远采集一口井,这还是头一次。”操作手方迎春说道。“宁绕三里路,不伤一棵树”已经成为大家的口头禅。“每天在半人高的芦苇和水草里穿行,走6万多步是常态。”该队党员林伟表示,为了让炮声远离湿地,常常要绕行一两公里,甚至更远,“一周有5天脚趾泡得发白,做梦都能感到腿脚酸痛。”
“为了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一次性快速通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增加了清线和采集的作业人员,在路线上避开地方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域,做好对生态湿地的保护工作。”该队党支部书记席彬认为,建设美丽家园和打造优质工程“两手抓”,这才是新时代物探人的家国情怀。
对该队党员刘天雨来说,弘扬家国情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经过石岭镇湿地,他总会带着干粮去芦苇丛照顾一窝水鸟。从它们长羽毛开始,刘天雨已经喂养了20天,担心下雨涨水鸟窝会被冲走,他还在窝底加垫了树枝。烈日当空,还有更多清线人员沿路回收采集完的保井PVC套管、炮线等,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绿水青山。(杜阳君 严路 刘天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