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川中油气矿

书写“天然气+伴生资源”绿色发展新篇章

本报讯 截至5月14日,位于川中油气矿磨溪X210井的国内首台气田水伴生地热ORC发电装置已平稳运行一年多,书写“天然气+伴生资源”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川中油气矿聚焦清洁电力、伴生资源等领域,探索打造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实施气田水余热发电、天然气余压发电等新能源项目10个,完成西南油气田公司首个低碳示范区研究规划,投运项目累计发电约17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超千吨。

川中油气矿磨溪X210井井深超5000米,井口气水混合物温度约103℃,节流后温度约98℃,属于中低温地热能,具有地热发电的潜力。2022年12月30日,国内首台气田水伴生地热ORC发电装置在该井投运,装置采用了全封闭一体化零泄漏闭式循环系统、一键启停等智慧化技术,以及ORC发电岛与天然气井场生产工艺深度协同等核心技术。ORC发电机组利用本井伴生地层水热能进行发电,设计年总发电量46.4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42.7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48吨。

川中油气矿磨溪开发项目部技术信息室副主任姚文宇介绍:“以前为了确保油气安全开采,还得单独运用专业设备给地热水降温,每年光电费都要花10万元。现在运用地热发电技术,将本需要耗能去降低的气田水热能作为发电的能源,实现降本增效。”

气田水余热用于发电后,仍有约70℃的温度,相关热能可用于烘干、大棚种植、温泉康养等。川中油气矿正推进后续科技攻关,并与地方政府对接,探索实践更多的地热应用场景,共同培育地热农业利用市场。

走进川中油气矿磨溪031-H4单井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一面透明玻璃“围墙”映入眼帘。“上面安装了89块碲化镉光伏玻璃,能兼具隔离围挡和光伏发电的功能。”磨溪开发项目部生产运行中心副主任陈尔庆介绍,这是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由碲化镉光伏板、逆变器、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交流配电柜等设备组成。光照充足条件下,光伏发电系统满足井站自身用电需求的同时,余电还可实现上网。该系统预计年发电量4.67万千瓦时,每年可以节约电费3.64万元。

在川中油气矿秋林集气总站余压发电工程现场,中国石油首套应用于天然气J-T阀脱水脱烃工艺的余压发电专利产品高速运转,为站场生产运行送去源源不竭的绿电。“该专利产品采用膨胀机代替J-T阀,将高压天然气导入膨胀设备,通过膨胀机将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实现压力能转化为电能。”川中油气矿射洪采油气作业区技术信息室副主任杨育霖介绍,通过余压发电,秋林集气总站压缩机每年可减少电能消耗约170万千瓦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00万元,节约能源折合标煤超800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千吨。(杨柳 金谭艾妮 文/图)

--> 2024-05-16 杨柳 金谭艾妮 川中油气矿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7502.html 1 书写“天然气+伴生资源”绿色发展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