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强 杨豪 文\图
骆驼刺,每位在新疆塔里木探区工作过的石油人对它都不陌生,甚至老远的地平线上,他们只要一看见骆驼刺,嘴角就忍不住微微上扬,就像看见朝夕相伴的挚友般熟识。
荒凉与苍茫,是沙漠与戈壁的主旋律。在遍布砂砾的石油勘探工区,哪怕看到丝毫的绿色,大家都会因触动敏感的视觉神经而兴奋不已,由此可见绿色植被在石油人眼中的弥足珍贵。骆驼刺作为戈壁上常见的多年生半灌木草本植物,自然成为石油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我在托木三维Ⅱ期项目的野外营地内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无意间发现了一丛骆驼刺正悄悄吐露着芬芳——金黄的骆驼刺花错落有致地挂满枝头,周围空气中弥漫着清淡香甜的气息,引得蜂蝶在花丛中上下飞舞,仿佛迫不及待地想品尝这甜美的花蜜盛宴。
对于“骆驼刺”这一名称的来历,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有着自己的解释:骆驼刺是骆驼极喜食的饲料,它的短枝和主干均有刺,故得此名。
骆驼刺浑身生出刺来,本是为保护自己,偏偏骆驼爱吃它,且不怕刺。骆驼刺叶片中含糖,在炎炎烈日炙烤下会自动分泌出来,凝结在叶面上,呈黄白色,干时呈颗粒状,被称作刺糖。
在这场生存竞赛中,貌似骆驼技高一筹,骆驼刺虽败犹荣,其实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共生关系。骆驼刺作为食物,为骆驼充饥;而骆驼则在进食骆驼刺叶片时一同吞下成熟的骆驼刺种子,间接成为骆驼刺繁衍生息的“邮递员”。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骆驼刺练就了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首先,它的地表部分贴地横向生长,严格控制“身高”,将体内的大部分营养首先用于培植根须。它那异常发达的根系像一台天然的抽水机,在干旱的沙漠里汲取难得的水分,让生命在这里顽强地生存。其次,它那细小的叶片,减少了水分的蒸腾,将有限的水分牢牢留在体内,以备不时之需。
我仔细打量着营地角落里绽放的骆驼刺花,它那娇小的身体上还残留着沙尘侵袭的痕迹,小黄花迎着太阳没有一丝羞涩,大胆自信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好。在恶劣的环境中,它敢于和大自然抗争,顽强生长,以它不屈的意志对抗风沙。它的每个叶片细如针、硬如铁,密密麻麻,为了保持水分,它不能肆意伸展每一个叶片,只得尽量收缩自己的躯体,永远显得低调且内敛。
千百年来,骆驼刺在这片沙漠戈壁中顽强地生长,守望着这片苍凉的土地,敢于直面高温与干旱,高傲地张扬着它那鲜活的生命力,骨子里充满生命的强劲,为寂静的沙漠渲染出最美的色彩。
想着想着,我突然一怔,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其实,石油物探人何尝不是一株行走的骆驼刺呢?他们矢志不渝,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气概,能征善战,勇闯世界勘探禁区秋里塔格,征战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他们锐意进取,闻油而动,科技争先;他们不善言谈,恪尽职守,默默奉献。这一切的一切,沙漠戈壁上的骆驼刺,可以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