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的科研过程就如同盲人摸象,摸索出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认知前进的一小步。要想有所成就,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的专注状态。”这是王彦然对自己的期许,他也一直在实践中践行这句话。
专注防腐技术新领域,“坐得住”的王彦然
在西南油气田公司,致密气田作为天然气上产的新阵地,面临着油气水砂多相共存的复杂环境,防腐技术研究几乎从零开始。为保障致密气安全快速上产,天然气研究院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王彦然,毅然接过重任,开始涉足这一无人涉足的新领域。
“在致密气介质工况下,什么是腐蚀主控因素?”带着这个疑问,王彦然和团队成员深入金秋致密气田,进行了200余组化验分析,调研了数十份生产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和研究数据,他们率先提出冲刷腐蚀和微生物腐蚀是致密气集输系统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这是致密气腐蚀研究的重要突破。
“那么生产现场腐蚀破坏程度究竟有多严重?”带着这个谜团,王彦然团队研读了国内外上百篇文献。这些文献虽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却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思路。于是,王彦然扎进实验室,自主设计了油气水砂多相共存条件下的腐蚀模拟实验方法。面对质疑和困惑,他不惧挑战,坚持开展重复实验,反复推敲数据,最终揭示了含油条件下冲刷磨损和微生物腐蚀的规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的致密气防腐技术攻关团队完成了300余组腐蚀失重、电化学和表征分析实验,首次系统地掌握了致密气集输系统的腐蚀行为规律,为业内提供了关于油气水砂多相共存条件下致密气集输系统腐蚀行为的理论认识。
同事们经常看到王彦然一言不发,全神贯注地分析实验数据。他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坐得住”冷板凳的专注与执着。
解决现场的急难问题,“坐不住”的王彦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专业的防腐技术科研人员和支撑者,我们的职责是以主动出击的姿态未雨绸缪。待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并非上策。”自从开始油气田腐蚀与防护的职业生涯以来,王彦然一直秉持这个理念前行。
致密气田腐蚀主控因素的破坏具有突发性,一旦失效案例连续出现,气田生产将陷入被动。为了掌握主动权,将腐蚀失效扼杀在摇篮中,王彦然带领团队针对致密气田复杂多样的介质组成,创新了杀菌缓蚀剂配方,并开展了百余组抗冲刷和杀菌缓蚀分析评价实验。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初步建立了集“材质优选+药剂加注”于一体的致密气整体腐蚀控制技术。
“现场生产刻不容缓,每拖延一刻,就是给腐蚀破坏多一分机会。我们必须走出实验室,与生产单位紧密合作。”带着这种紧迫感,王彦然带领团队迅速将技术投入现场应用。近三年的时间里,他与生产单位紧密合作,累计开展了五百余组应用效果评价,持续优化技术水平。王彦然“跑现场”的习惯为自己赢得了先机,生产单位的同事们逐渐认可了这个“坐不住的白面书生”。通过实验室与生产现场的思维碰撞,大家共同探究形成了具有致密气特色的现场腐蚀防治工作模式。截至目前,研究形成的杀菌缓蚀剂及配套应用技术已累计在近50个致密气井站或平台应用,确保致密气田至今无电化学腐蚀失效发生,为公司上产500亿提供了坚实保障。(苗超 李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