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2日9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输气管理处南充输气作业区南充配气站站长胡蓉带领员工在场站开展安全检查,一周前,他们把汛期风险隐患排查纳入到日常安全管理之中。这是南充输气作业区下功夫提前全面做好入汛准备工作的缩影。
南充输气作业区认真落实输气管理处网格化管理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2023年主汛期盆地降水较同期偏多1—2成的情况,重点分析了近10年来场站和管道沿线汛期内发生洪涝灾害的特点,查找汛期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建立河流穿越、地灾敏感点台账,完善应急预案,做到提前部署、提前预警、提前治理。
该作业区抓住汛期来临前这个窗口期,开展汛前专项排查,对109处中、小型河流开展了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对埋深不足、水毁破坏点、水工保护损坏等问题进行摸排,锚定风险防控关键点,邀请上级主管部门、水利设计单位现场踏勘,并与往年情况对比分析,对管道沿线2处不同类型的地灾水毁段开展分级治理,提升汛期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结合“西油减灾”小程序和短信平台,该作业区及时获取发布气象信息,强化低洼易涝场站管理,加密重点区域排查频次,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全面检查疏通排水系统,严防汛期暴雨造成内涝,夯实度汛基础。(黄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