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李传富 通讯员 孟凡)4月15日至16日,重庆地区天气骤变,狂风暴雨猛烈来袭。担负该地区供气任务的重庆气矿7个生产单位积极应对,及时排除各类险情,保障了生产的安全平稳,这是气矿今年在抓好防洪防汛工作中突出“早”、落脚“实”、护航“准”的真实写照。
鉴于当前极端天气频发、生产现场分布广泛、设备设施长时间运行的现状,重庆气矿坚持“综合治理,治早治小”的原则,深入推进2024年防洪防汛工作,全面排查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目标是筑牢防洪防汛的坚固防线,确保雨季生产安全无虞,为防洪防汛风险管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防洪防汛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
气矿通过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专门的自然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并进一步完善防洪防汛的责任体系。通过设置网格员来细化分工,统筹协调防洪防汛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同时,各单位也充分利用安全检查、技能培训、现场办公等时机,加强对员工防洪防汛知识的培训,筑牢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工作无疏漏。
在此基础上,气矿采取了现场排查、汛前专项排查、自检自查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的管道、场站、气田水池、公路及在建工程的护坡堡坎、排水系统等水工保护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关注了管道河流穿越段、关键阀门执行机构、井安系统、用电设备防雷接地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各生产单位也对辖区内的场站、管道周边地质状况进行了自查,排查是否存在地质灾害敏感点。针对发现的问题,建立了整改清单,并每周通报整改进度,确保汛期安全生产得到全面控制。
不仅如此,气矿还通过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单位开展防洪防汛和防雷暴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灾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气矿还与专业气象台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实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并通过中油即时通、生产短信等渠道及时向各生产单位发送提示和指导信息,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巡查工作。此外,气矿还系统梳理了各无人值守站的视频监控盲区和站外管道地质灾害敏感区域,并制定了相应的专项巡查措施,以实现重庆气矿防洪防汛安全管控水平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