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华 陈奕兆
三月,阳光洒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蓬勃与活力。页岩气研究院动态研究所工程师刘沙专注地坐在办公桌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时而注视屏幕深思,时而对比资料记笔记。在春天里,在平凡岗位上,她正在书写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奋进故事。
立志终身学习
关键词:初出茅庐
特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一句话:“只要持续输入,自我改进,自己一定能掌握主动权。”
2020年,刘沙刚进入页岩气行业。听前辈们说,在这片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就要不怕苦、不怕累,对工作有计划,对未来有期待。勤奋、主动、自信、创新,这是她对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第一印象。
进入动态研究所,刘沙开始负责页岩气动态分析、气井产量和EUR预测相关工作。这也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国内外页岩气的研究进展,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终身学习理念,掌握新工艺,超前进行知识储备。
硕士期间,刘沙的研究方向是页岩气产量及EUR预测相关,本以为在实际工作中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她依然感觉自己能力有限。和许多前辈相比,她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现场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方面都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于是,她虚心向前辈请教,练习专业软件与编程软件技能。别人在“B站”是娱乐休闲,她却找视频学习。她相信,只要持续输入,自我改进,一定能掌握主动权。
打造“技术芯片”
关键词:渐入佳境
特征:秉承“非常规精神”,探索“非常规方法”
一句话:“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时间的力量。”
2021年,在深层页岩气上产的关键阶段,刘沙参与页岩气井初期产能评价和返排制度优化研究工作。这一直是国内外页岩气开发上的难题,没有可借鉴的研究手段和成果。她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经过一年的技术攻关最终获得突破,切实有效地推进川南页岩气井返排制度优化及效果提升工作,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十四五”增储上产做好了技术保障。
她秉承“非常规精神”,探索“非常规方法”,建立页岩气井压后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建立返排测试设计图版,完成重点页岩气井油嘴调整及测试定产方案设计,支撑深层区块投产井返排阶段油嘴调控。她还完成多轮次、上千余井次页岩气井EUR计算和复核,支撑储量申报及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评价。其间,她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并入选西南油气田公司“英才计划”。
在支撑生产与研究工作之余,她注重成果技术提炼和总结,先后发表论文3篇,申报专利5项,登记技术秘密1项,发布企业标准1项,为提高企业在页岩气相关领域的知名度和话语权贡献力量。她说:“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时间的力量。”
实干书写人生
关键词:迎接挑战
特征:勤奋进取不放松
一句话:“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刘沙深知,交流与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一大助力。在参加集团公司及西南油气田公司各类技能和创新比赛时,她和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了提高参赛成果质量,她在业余时间自学石油科普图件及动图视频制作,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到后来更是肩颈僵硬酸痛、眼睛疲劳酸涩。在她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也干劲十足,纷纷刻苦训练,力争在比赛中有最好的表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在的团队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第二届青年科技创意比赛二等奖、首届气藏动态分析竞赛三等奖,四川省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展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新形势新挑战,刘沙明白,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知识要学。她说,要勤奋进取不放松,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为页岩气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