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油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29
值班(订报)电话:(028)86018719
地址:成都市府青路1段3号

三套组合拳 打通新路径

——重庆气矿大竹采输气作业区深挖老井开采潜力侧记

□特约记者 李传富

“几十方气都要想方设法开出,气井目前的开采难度非常之大。”3月24日,在重庆气矿大竹采输气作业区文星中心站,该站站长向昱东道出气井管理的难度。

大竹作业区已经有4年没有增加一个新区块和一口补充开发井,作业区管辖范围内的井生产都超40年的年限。面对当前气井开采存在的诸多疑难杂症,作业区用三套组合拳打通“每方气必争”路径的同时,也打响老井挖潜稳产的战役。去年1月至今年3月,该作业区在86口井挖潜天然气1.41亿方。

科学研判精准决策

每口气井从地层到井筒再到地面,是否具备提喷条件和是否引起环境事件,作业区挖潜小组都需事前评估,把这项“必修课”做实。通过采取细致摸排、反复论证、“一井一策”等举措,开采路上挖潜的步伐始终向前。

“唐哥,凉1井的气从井口针阀出来,经水套炉两级节流再出站,中间有1兆帕的压差,日产气量13.4万方,达不到14万方的配产,地面工艺设备各阀之间存在较大的阻力,是制约气井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趁5月停气碰口改造工艺流程……”去年4月2日,采气工高级技师王旭勃拿着流程图和运行参数表在办公室与成员分享。类似这样的技师工作室“科学创新”在作业区已成常态,今年已开展了10余次。

唯有奋楫笃行,方能在老井挖潜中抢占先机。作业区4个中心站采取“降阻改造”“恢复采气流程”“油套管连通复产”“井筒气回收进系统”等措施,在凉1井、成8井、云和2井、七里7井、张34井等气井相继实施,2023年作业区挖潜气260余万方。汇聚智慧,迸发思维的火花,员工将一方方天然气尽收囊中。

群策群力彰显功效

“作为班组员工,人人主动参与挖潜,全神贯注呵护气井,老气井开采功效尽显。”3月12日,福成寨中心站巡检组员工王兵在成4井提喷现场说。成19井已停产653天,井站实施井口放喷,污物排出关井2小时再开井,瞬时产气量0.8万方,日产气稳定在0.2万方,产量“从零到有”实现气井复活,这是井站群策群力挖潜老井的缩影。

针对气井后期呈现井口压力低、单井产量低、管控风险大的“两低一大”特点,作业区围绕气井增产、安全生产等内容,每月制定详细挖潜方案,把产量细化到4个中心站,重点推进气井动态常态化分析,解决气井挖潜薄弱点,让每名员工成为提升产量的主力军。

“七里48井连续气举需通宵值守,水举出后要排污和测产水量,我参加过几次气举有经验,我先上。”去年12月17日,石桥中心站巡检组组长潘春刚掷地有声,现场负责的副经理周仁立刻向他竖起大拇指。经过连续十天的攻坚,气井“苏醒”,累产气165.6万方。

在此基础上,作业区不断摸索适合各井的配套生产制度,“因井制宜”优选药剂型号、调整加注模式、探讨加注制度,同时攻关井筒积液、井底积液、井筒堵塞等问题,气井起消泡剂加注制度得到持续优化,工艺措施井的产量实现箭头向上,员工的智慧得到展现。

降低输压释放产能

为提升管线输气效率,作业区精心构建了不同管径和不同长度的管线输气压差模型。通过分析各条管线输气压差,果断采取加密清管通球,将重点管线清管通球频率从每季度1次改为3至5次,清管效果十分明显。作业区定期召开专题会,制定实际的清管作业方案并下发到中心站和管道班执行,输气管线压差骤降3%,释放气井产能2%,尤其是石庙子气田产能每日提升0.6万方。

“报告调度室,云内线收球筒盲板关闭不严已处理,西胡线收球筒球阀无法打开已处理,胡竹线收球筒引流阀内漏已处理……”随着一个个生产难题被化解,不仅设备平稳运行,气田的产能也得到发挥。今年1月至3月,27条管线清管完成率达133%,排出管线积水160余方,通过加密清管提高管输效率释放井口产能,累计增气90万方。

--> 2024-03-28 李传富 ——重庆气矿大竹采输气作业区深挖老井开采潜力侧记 1 1 四川石油报 content_16895.html 1 三套组合拳 打通新路径 /enpproperty-->